新基地在建設初期規劃的人口容量是80萬人。
在吸納了第一批國際難民之後,再加上瓦卡巴首都附近的流民湧入,整個基地的常住人口已經接近40萬,但是這對於整個基地來說仍舊不夠,城市內仍舊有大量的閒置房產。
在李明宇看來房子是不值錢的,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的地步,有太多太多未知的空間可以利用,無論是天空還是海洋,甚至是未來在太空上,都可以成為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畢竟現代人只要有三室一廳,再加上一個WIFI,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一兩個月也不怎麼出門。
所以李明宇將目光放在了瓦卡巴首都的民眾身上。
很快針對瓦卡巴首都民眾的救助站就設立了起來。
什麼?聽說你家裡吃不起飯?要不要到新基地來看看,這裡的物資基本上免費供應!
什麼?聽說你家裡有老人小孩生病了?要不要到新基地來看看,這裡有免費的醫院,包治包好!
什麼?你家裡的孩子七八歲了還沒有上學?來新基地吧,這裡可以免費上學!
...
很多第一批被吸引到新基地的瓦卡巴流民成為了各個地區救助站的負責人,為新基地的宣傳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由衷的希望可以幫助到那些貧窮的人們。
救助站在設立才兩三天的時間,新基地就開始湧入大量從瓦卡巴各地趕來的人。
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身患疾病命不久矣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正值壯年的中年人。
這個貧窮的國家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醫療體系,一個簡簡單單的重感冒都有可能會奪取一個健康人的生命,他們除了自己根據經驗去尋找一些野草藥以外,很難有其他的方法拯救自己患病的親人。
而救助站給了他們希望。
這其中也不乏很多身患艾滋病等高傳染性疾病的人,通常這些人在進入新基地之後立刻就會被管控起來,單獨接受治療。
不過這些人只是為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這裡尋找一個活下去的希望而已。
救助站對這些悽慘的人民伸出了援手,無論是多麼嚴重的病症,全部都用橫向電梯拉回了新基地內。
新基地內有專門的醫療區,這裡擺放著數以千計的醫療艙,任何身患疾病的人只需要進去躺一陣子就會痊癒,醫療艙的藥劑來源於農業方艙,在東北部的農業方艙區有專門培育藥材的農業方艙生產線,一些生長週期長難以培育的藥材則透過無人機進駐深山尋找野生藥材。
這些藥材會根據不同的藥效被分門別類的儲藏,並由相應的生物製造臺進行處理。
在上次工業級3D印表機列印基因藥劑失敗後,李明宇就明白工業級3D印表機很難處理像藥劑這種需要調配的物品,所有生物製造臺應運而生。
生物製造臺是專門針對處理動植物而研發的,可以有效處理動植物的有機分子,最大程度保留有機分子的細胞活性,並且透過製造臺內的特殊真空結構,可以讓不同的有機分子進行充分反應。
用生物製造臺生產藥劑不僅產量大,而且速度快。
新基地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人口的醫療需求,生物製造臺的研發可謂是功不可沒。
醫療區外,很多的難民正在等待區等候使用醫療艙。
每個病人使用醫療艙的時間長短不一,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時長一般不超過三天。
如果醫療艙三天都沒把你治好,除了是因為缺胳膊少腿這種情況,那基本上就可以等死了。
醫療區擺放了數以千計的醫療艙,但是對於整個基地每天都在增加的人口來說,仍舊有些捉襟見肘。
畢竟之前吸引的難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基礎疾病,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有對醫療艙的使用需求,而醫療區是根據人口的入駐時長來決定醫療艙使用先後順序的。
越早進入基地的人,越能最大程度享受到新基地提供的各種保障。
醫療區裡,三三兩兩的病人正在探討病情。
一個剛剛從瓦卡巴偏遠地區趕來的中年人對身邊的人問道:“兄弟,你說我這癌症也能治好?”
坐在他身旁的人已經入駐新基地一週多了,對整個醫療區已經非常熟悉,聽到新人的問題立刻拍著胸脯說道:“癌症那算啥,你看那個人,穿袍子的那個人,我給你說,幾天前他可是被抬進來的,艾滋病呢!”
“艾滋病?那不是絕症嗎?”
“屁的絕症,都是那些庸醫在亂傳,我給你說新基地裡的裝置可先進了,那個人在醫療艙裡躺了兩天多就可以下地走路了,聽他自己親口說艾滋病的病原體已經完全被根除了,現在準備在醫療艙裡醫因為艾滋病引起的其他併發症。”
患有癌症的中年人一臉的不可思議:“這麼神奇?不可能吧。”
聽到自己被質疑,另外一箇中年人立刻說道:“有啥不可能,我給你說,咱這新基地的負責人叫李明宇,之前就是那個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矩陣科技有限公司聽說過吧。”
癌症患者愣了愣,隨即搖了搖頭。
那中年人被癌症患者的反應給噎住了,隨即說道:“也是,咱瓦卡巴這地方連電都沒通,你們不知道也很正常,我給你說,李總手裡可掌握著很多世界頂尖的高科技,就連M國人都要巴結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