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讀書人,要麼用武力,要麼就用比他們學問更高的人。
林孝珏本來都已經請好了人替自己發聲,畢竟她有舉子徒弟,她還對前國子監的監丞有恩,禮部韓大人是她的忘年交,戶部韓大人是他的鐵桿好友,再加上秋雲風鄭洪新他們,賢王世子哥幾個也能籠絡不少人,老狐狸陳國公的勢力都不用用,最次也能跟國子監那幫人打個平手。
可是他們這些人還沒等出發,國子監街頭就已傳來訊息,那些學子解散了。
林孝珏這日在公主府歇著,錢勇特地跑來告訴她;“公主你都才不到是誰替您出的頭。”他表情安慰又帶著一絲傷感。
林孝珏有些詫異:“難道很難猜?”
錢勇點點頭:“是薛十三公子和陳博彥陳公子和好友一起過去的,他們跟國子監的人論南宋,國子監那些人沒辯過,就算了。”
南宋跟此時沒什麼相似的地方,一個是劃江而治,一個是國富民強。
能論的點就是該打還是該和。
對於該打還是該和這個問題,千古以來,一直都有兩個極端的觀念,願意講和那夥人總會說主戰那夥人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好戰那夥人總會罵議和的那夥人是漢奸,賣國賊,沒骨氣。
這兩種觀點真的沒有對與錯。
南宋岳飛是主戰的,所以被稱讚為英雄。
皇帝是不想打仗的,一家人都被金人抓去當奴隸了,他已經被打怕了,更怕父親哥哥回來皇位沒得做。
這兩個觀念表面看起來顯然是皇帝昏庸無能。
可是如果細細追究一下,去看一看當時金國統治的北方,人民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嗎?
文獻大多數都是漢人寫的,所以免不了有些對外族人的歧視。
林孝珏看過那時候的醫案,百姓生活好像沒什麼兩樣。
北宋政府腐敗,金人政府重用的官員還是那些漢臣,人情風俗都一樣。
而且南宋政府和金國政府的官員私下裡往來很密切,也很友好,經常一起喝花酒。
直到蒙古鐵騎馳騁而來,屠城,劃分四等人,漢人統治區和金人統治區全部淪陷了。
也就有了統一的大元朝。
所以有人主戰,為了民族尊嚴,為了祖國統一,這沒什麼好批判的,人活著不就得為了點什麼嗎?沒有錯。
可是戰爭就一定會流血犧牲,誰都不想死,有人希望和平這也沒有錯。
可是錯就錯在,現在希望和平的那些人不是透過強硬的手腕獲得的和平,而是希望出嫁一個女子,把這種民族責任都推卸在一個女人身上。
這個女人就是她林孝珏。
聽說辯贏了,林孝珏能找到的論點就是這些。
一問錢勇,錢勇點著頭:“陳公主口才好,大義凜然的,就是這麼指責對面那些人的,說他們是懦夫,薛公子雖然說話的時候會激動,不如陳公子流暢,但他爹和老師畢竟是名人,影響力大。”
所以林孝珏這次要多謝他們兩個。
可是林孝珏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如果她說不想欠這兩個人人情好像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可是說實在的,她就是不想跟這兩個人有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