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周建立之前,本無國之一說。中州境內西戎北狄,南蠻東夷,夏五族並立。千百年來為生存空間爭奪,相互攻伐不斷。夏族十八部眾,在五族中極為弱勢。但夏族族民向來勤勞,歷代首領賢明,經數代經營,實力逐漸增強。至武神王之父大弇執掌部落聯盟時,夏族已不懼四族。
武神王降世後自幼天資聰穎,善察好學,觀山火中黃石融化成銅,黑石流汁化鐵後學會鑄銅製鐵,將之傳授給各部,從此夏族矛尖刃利。及冠典禮,武神王按族例獨入深山狩獵,得遇天外之人教誨,學會排兵佈陣,即召十八部青壯日夜操練,於是兵勢日隆。及其即位為王,勵精圖治,重視農耕,發展畜牧,之後夏族倉廩豐實,馬匹富碩。十年後武神王親率十八部眾東攻西伐,南征北討。歷時十七餘年,掃平南蠻,覆滅東夷,佔據中州大半土地。戎狄恐懼,西避荒漠,北退冰原,天下方定。
次年,武神王於太山祭祀天地,昭告天下,自稱天子。建都昌安,立國神周,稱號武神。建國後按功勞大小,封十八部首領、文賢武勇二臣、一叔父、一弟一子共二十三諸侯,至此神周創立,乾元伊始。
武神王年七十二而薨,其長子武成王繼立,自此後家傳天下。傳至岐王姬顳時,已歷十四世。
岐王在位期間,治國平庸,卻好大喜功。乾元歷四百三十九年,其不顧朝廷上下勸阻,廣招全國青壯,匯聚諸侯兵馬,率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想一舉覆滅戎狄,竟先王未成之事。
岐王輕信胡人嚮導之言,大軍深入荒漠,誤入天狼山地界後天起異象,漫天風沙遮天蔽日,山上積雪崩坍衝散大軍。在極端天氣中大軍受困半月,糧草耗盡,導致馬不能走,兵無力行。戎狄探知後立即集結三十萬大軍星夜來襲,於是在兵尋不著將,將找不到兵的境況中,五十萬大軍全部覆滅,岐王也因此兵敗身隕,此稱天狼之變。戎狄見國中無主,趁勢南侵,攻入昌安,天下震動。
國難當頭,隱世修道多年的前代國師王奕現世,招眾諸侯於昌邑,擁立王次子姬灝為平王,集諸侯國中剩餘兵士奮力抵禦戎狄。兩軍於鉅野展開決戰。道術通玄的王奕施展神技,翻雲覆雨亂敵陣,散豆成兵破胡軍,敗聯軍於鉅野,驅戎狄回漠北,至此,神師之名響徹寰宇。
戎狄敗退,平王立新都昌邑,更年號為坤元,天下復得安定。
戰後,平王分土贈地以謝諸侯馳援,神周王室因此土地減少,國力漸弱,勢力不勝從前。而諸侯從此國土增多,強勢崛起,自此神周形成周王弱而諸侯強的局勢。為鞏固王權,數年來王室只能採以聯姻方式安撫諸侯,故岐王之女,去除戰亂失蹤的次女外,盡皆嫁入諸侯,列為夫人。
秦國夫人姬夫人便是岐王次女,王女姬凰隨秦相呂逸進宮後,姬夫人接入坤寧宮,與其敘話。在細問之下,方知王女來秦緣由。原來是楚君聞王女去年及笄,未曾婚配,上月派使者前來為子求娶。平王畏懼楚國勢大,只得應允,讓楚侯三月後擇日迎娶。
姬凰自幼伶俐好動,在戰火中長成,不愛女紅愛劍舞,曾在昌邑學技於當時任宮中護衛統領的大劍師凌未霄。聽聞楚國求娶,打聽得知楚公子熊煜樣貌粗鄙醜陋,品行齷蹉不堪,便不願下嫁。多次哭求平王,平王不允。眼見王命難違,時期將近,急無方法,瞅準時機私自帶四位隨從逃離王都,西行投奔秦國姑母。至於途中遭遇莫名襲擊,在餚函關外被風凌所救,姬凰也悉數告與姬夫人。
夫人聽罷,抱住侄女垂淚曰:“幸得風凌少師相助,凰兒才得無恙。哎,可憐了吾兒,何苦生於這天子之家?你且在宮中居住,待吾請示君侯,再作決斷。”
王女姬凰垂淚謝曰:“謝過姑母。”
話分兩頭,再說相府這邊。與師兄出秦宮後回到相府,風凌徑直走向書房,取出之前翻閱的《四域遊記》對呂逸問道:“師兄,吾在書房無意中得見此書,甚是驚奇,不知為何人所著?”
呂逸接過,看後說道:“此書乃大劍師凌未霄弟子莫傲雪據其師經歷所撰。”
“如此說來,凌前輩定是到過東海神域了。”
“據聞確實如此。”
“師兄你對神域所知多少?”
“甚少,之前在師父處求學,聽其提過,但語焉不詳,為兄也未及多問。”
“那只有問過凌前輩方可知曉了,不知凌前輩現在何處?”
“這個便不知了。”
聽到此處,風凌神色一暗,沉默不語。
呂逸見狀,便道:“我雖不知,但有人或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