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長四個小時的《亂世佳人》,以好萊塢第一巨片的身份在中國大劇院公映,真個公映過程跌宕起伏,那些觀眾完全被電影裡面波瀾壯闊的歷史和人生震到了,四個消失之後,當電影結束出現字幕的時候,人們給予這部電影的是鋪天蓋地的掌聲。★思 路 中文網 會員手打★
維克多.弗萊明和斯蒂勒帶領著劇組裡面的人再次上臺致謝,在劇組的所有人中,最受歡迎的人,無疑是克拉克.蓋博,這一天,他是好萊塢毫無疑問的帝王,在電影中,他的一舉一動,一個壞笑,一個邪惡的眼神,都讓觀眾愛得要死。就在中國大劇院的現場,就有不少女觀眾捂著胸口昏倒。
這部電影也成就和費雯.麗,在這部電影裡面,她的表演,她的一哭一笑,也讓所有男人抓狂。而在電影中出現的其他的那些明星,不管是壁克馥還是貝貝.達尼爾,以及其他的演員,一個個都被塑造得血肉封面,讓人們覺得自己彷彿一下子闖進了一個大花園,裡面一個個碩大的花朵綻放開來,沁人心脾。
馬爾斯科洛夫說這部電影會翻了天,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身邊的很多人都點頭。
我也是這個想法。
第二天,當我吃飯早點開車到辦公室的時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一個個手裡面或拿著報紙或拿著海報的人,這些人討論的,都是《亂世佳人》。
馬爾斯科洛夫說得沒錯,這部《亂世佳人》,的確是讓美國翻天了。
在《洛杉磯時報》的頭版,刊登的衣服照片,是一個巨大的圓圈。這個圓圈,讓很多人讀都莫名其妙,但是看下去。你就會忍不住出會意的微笑。
這篇報道的題目就是:《圓滿地電影,圓形的人生》。
“有一種哲學,講究宿命論。《亂世佳人》這部電影,花了四個小時,講述了一個圓形的人生。主角和她身處地那個世界,不管經過了多大的挫折。不管經歷了多麼大的起伏,最後都回歸於原點。生活還是那個樣子,也許家園變了,也許人的生活變了。但是不變地,依然是時光匆匆,依然是塵歸塵,土歸土。”
“這是《亂世佳人》的最可貴之處。這部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如同一個萬花筒一般。裡面講述的事情太多了,出現地人物也太多了。但是當你從頭看到尾直到電影上出現字幕的時候,回頭再想想這部電影,你會會現你的頭腦中更多的,是空明。或許你會記住一兩個鏡頭,比如白瑞德的壞笑和斯嘉麗地驕縱與堅強,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的絕大多數的場景都湮滅於你的腦海之中。”“留下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從這部電影開始的時候就沉澱在你的身體裡。越積越濃,到最後,你會現這種情緒是如此的厚重,幾乎讓你喘不過起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亂世佳人》絕對是經典之中的經典。它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影響鉅著。是當代地《荷馬史詩》!”
《洛杉磯時報》的這篇文章,寫得十分的深刻。不管是分析,還是論點,都讓我十分的贊同。
其實,好的電影就是這樣的電影。讓你在觀看地時候,一顆心都快要飛起來,你會覺得自己把心交給了電影中地那些人物,你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受著這個世界的冷暖,而當電影結束地時候,你卻怎麼都回想不起來這部電影裡面的內容,腦袋一片空明,你只覺得自己的胸腔之中,被一團東西堵住,你想把它們說出來,但是你根本表達不了,你只是會對別人說:“這是一部好電影。”
《亂世佳人》顯然就屬於這一種。
《洛杉磯論壇報》上面,刊的一篇文章則專門將目光聚焦在了這部電影的演員身上。
“《亂世佳人》是一場大腕雲集的電影。剛開始聽到這部電影開拍並且看到電影演員名單的時候,我的心就咯噔一下。因為上面的每一個名字,在好萊塢電影界,在世界電影界都是響噹噹的。對於一部電影來說,裡面有眾多的明星,顯然說明這部電影不是一般的電影。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很大程度上說明他們是優秀的。”
“但是,一部電影裡面大腕雲集顯然也有著一個巨大的危險。如果排程安排得好,這些明星就會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一樣被串起來,成為一個炫目的珍珠項鍊,灼灼迷人,但是如果這些明星安排不好,和所扮演的角色完全融合不起來,那麼明星越多這部電影就失敗,這些明星就如同一顆顆珍珠在一起擠壓,最後會化為一堆粉末,被風吹散之後,只留下一聲嘆息。”
“值得慶幸的時候,維克多.弗萊明和斯蒂勒是兩位好導演。他們是好萊塢年輕導演中不可多得的人才。這些演員在他們的安排之下,全都得到了最能夠表現自己的角色,配合起來天衣無縫,而且完全將他們的潛力揮了出來,讓那人在看電影的時候,眼前總是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在所有演員中,最成功的顯然是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克拉克.蓋博扮演的白瑞德。他的魅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他是風流倜儻的,是玩世不恭的,自信過人,充滿著成熟男人的魅力,有的時候,卻有帶著一臉的憂傷,這樣的男人,就如同一杯毒藥,任何女人面對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端起杯子。他的口哨,他的侵犯性十足地看著你的眼神,他的紳士風度,他的勇猛,他的大度,他的執著……在克拉克.蓋博的演繹之下,白瑞德無疑將成為好萊塢電影人物畫廊最出彩的人物之一。”
“而電影中的斯嘉麗,是一個貓一樣的女人。敢於去愛,無怨無悔,她是任性地。是堅韌的,面對著戰爭,面對著家破人亡。這個女人用她那雙不夠結實的肩膀承擔了下來,特別是在影片地結尾,她的那句Tomorroisanthrdy感人至深!這樣的精神。正是我們的這個時代所缺少地。”
“她是虛榮的。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來說,沒有毛病的人是不存在的,斯嘉麗虛榮,她扯下窗簾做新衣服時候地表情。讓人們會沒來由地心酸。她是貪婪的,戰爭讓她貧窮,讓她飢餓,她表現出來的那種貪婪,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和家人生活下去。”
“她是殘忍與自私的。同時,她也是美麗的。”
“可以說,整部電影最成功地角色,無疑是斯嘉麗。維克多.弗萊明和斯蒂勒,沒有像好萊塢一般的電影那樣,主角都是渾身上下沒有一點缺點的,那樣的角色,顯然是沒有生命力的。斯嘉麗就不一樣,她幾乎是所有女人的化身,優點和缺點同在。她所表現的,是一段人生,這樣的人生,似乎每個人都有過差不多的情感經歷,她所表現的,是一段歷史。一段從一個普通民眾身上變現地宏大歷史!她所表現的。是一個世界,一個磨難從來就沒有消失過的世界。因為這磨難,反倒顯出這個世界的美好來!”
“從這一點說,《亂世佳人》的這種人物塑造,顯然深受夢工廠電影的影響,尤其是柯里昂先生地電影影響。因為在柯里昂先生地電影中,即便是主角,即便是英雄,身上也有缺點。在《愛國》中,本傑明.馬丁一開始不也是一個打退堂鼓的男人?但是我們愛著這些人身上地缺點,因為這些缺點,他們更真實,更像我們自己。而那些男女主角千篇一律高尚得如同聖人一樣的電影,顯然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效果的!這才是真正的電影!”
這篇文章,對於演員的分析,讓人大開眼界,尤其是對於斯嘉麗的分析,堪稱經典。
在洛克特克電視臺上,也播放了在這場映式結束之後很多電影的反映。
熒幕上,面對記的鏡頭,約翰.福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說道:“這兩天我已經把身體裡面積蓄一年的淚水全部用完了!昨天,柯里昂先生的《愛國》讓我哭得都快要暈厥了,那部電影,我愛得要命!我深為能和柯里昂先生成為同行而自豪!今天,這部《亂世佳人》讓我在四個小時之中,一次次無語哽咽。完美!”
“我覺得,今年,哪怕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沒有生產電影,只要有《愛國》和《亂世佳人》兩部電影在,1930年這一年,絕對可以在電影史上光芒四射!今年,屬於這兩部電影!”
約翰.福特作為一個硬漢,在好萊塢電影人們中間是眾所周知的。好萊塢被人稱之為硬漢的人,就兩個,一個是約翰.福特,一個是馬爾斯科洛夫。
這兩個傢伙,是徹頭徹尾的西部男人的代表,剛烈,暴躁,有著刀刃一般鋒利的強硬!
能讓約翰.福特無語哽咽,足見《亂世佳人》的魅力。
“我倒是想看看馬爾斯科洛夫那老頭有沒有哭得稀里嘩啦的?”胖子看著熒幕,笑了起來。
他話音未落,熒幕上還真就出現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馬爾斯科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