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水滸逐鹿傳> 第七百四十五章 西夏使團(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四十五章 西夏使團(求訂閱!) (1 / 4)

在天下文人都反對的情況下,李衍還力挺李清照,讓李清照極為感動,進而暗暗發誓一定要幫李衍修纂成這部曠世大典。

另外,在李衍的建議下,李清照還在汴梁城裡建了史上第一座圖書館。

此圖書館的具體位置就在,景龍門內以東,封丘門內以西,東華門內以北,景龍江以南,也就是艮嶽壽山邊上。

說起艮嶽壽山,不禁有些讓人感到可惜。

甭管因為甚麼建的艮嶽,它畢竟已經建成了,成了一座如詩如畫的園林,成了人類創造的一個奇蹟,成了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趙佶當皇帝的能力不行,但他在藝術上的造詣卻是不容懷疑的。

上一世,金兵南下時,部分正向東京發運的太湖石遺棄途中,成為後世江南園林中的珍貴景觀——上海豫園“玉玲瓏”,高四米,寬三米,細巧秀潤,有七十二個天然孔穴,若以一爐香置於石底,便會孔孔出煙。蘇州留園中有一冠雲峰,高五點六米,以秀挺剔透見長。蘇州環秀山莊、網師園、南京瞻園有名的太湖石。這些均為“花石綱”遺物。

上一世,金兵攻陷東京汴梁城之後,將艮嶽的一批秀石不遠千里運往燕京,後來堆放於北京的中山公園、北海等地,中南海瀛島上也有用艮嶽遺石堆砌的假山。

這些僅僅得了艮嶽壽山點點滴滴的遺留,就成為人們歎為觀止的存在。

因此,趙佶親自設計監工的艮嶽壽山如果能夠得以保留,到了後世,它必定是一個名勝奇蹟,能為汴梁城帶來無法估量的旅遊收入。

只可惜——

當初金人第一次南下攻打汴梁城時,趙桓命人取艮嶽壽山的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薪,鑿石為炮,伐竹為篦籬,又取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啖衛士雲。

在趙桓的那個命令之下,艮嶽壽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難以復原的破壞。

李衍入主汴梁城之後,對趙桓這一暴殄天物的行為嗤之以鼻,他讓人將那些原來被人當成炮石的太湖石撿回來,將伐掉的竹子再種上,恢復了艮嶽壽山的一些原貌。

不過——

李衍這麼做,並不是想像趙佶一樣,自己享受這艮嶽壽山——這麼做之前,李衍就昭告天下,艮嶽壽山修復了之後,除去連在皇宮的一段以外,其它地區全都對外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主題公園,所得收入,一則用於艮嶽壽山的維護,二則用於發展教育,興建學堂。

而史上第一座圖書館也建在艮嶽邊上。

這讓那些文人墨客可以一邊讀書、一邊享受這大好景色。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小目的——這樣一來,也能讓艮嶽更好的創收,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文人墨客,可都是有錢人,他們絕對願意為了這詩情畫意一擲千金。

大典修纂,必將是一個很長久之事。

《永樂大典》的修纂,前後一共歷時了五年。

《四庫全書》的修纂,前後一共歷時了七年。

而李衍要修纂的這部大典,指定要強於《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所以修纂的時間也一定要長於修纂《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歷時有可能要長過十年。

李衍要搞的不是面子工程和政績工程,而是想幹點實實在在的事。

因此,李衍不想白白浪費這十幾年時間。

所以,李衍給李清照出了這圖書館的主意,讓李清照將編纂好的大典分批放入圖書館以供天下人觀看學習,另外,將他們所用文獻,也就是他們抄錄的天下之書,一併放進圖書館,以供天下人觀看學習。

這樣做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天下人監督李清照他們修纂的大典,有錯誤也可以及時改正。

後來,天下大定,李衍將天下畫成了九個大州,設定了九京,在每個京都建了這麼一個圖書館,不過這是很久以後的後話了。

現如今,歷時了十七年的大典運動,才剛剛開始。

就在這個當口,西夏的使團來到了汴梁城。

西夏原來並不是一個獨立國家,而是党項族拓跋部在很早以前建立起來的一個附屬於漢人王朝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關於党項族拓跋部的族屬問題,一直存有爭議。

有人說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吐蕃高原,後來內遷到陝北,他們以姓氏為部落名稱,以部落為劃分單位,拓跋部是党項八部中最強盛的一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