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軍在攻佔了宣化門後,繼續沿城牆向東進攻通津門(即汴梁城的東水門)。
沿途樓櫓,皆被金兵縱火焚燒。
火光亙天,照得滿城彤紅。
此時,大雪仍在飄灑。
這場大雪已有二十多天未止——事後,很多人都說,是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雪葬送了北宋王朝。
風勢迴旋,發出陣陣怒號,如同雷霆之聲。
見大火借狂風之勢迅速蔓延而來,守衛東水門的宋軍將士,哪還有心作戰,皆棄城逃命而去。
唯有一人不肯逃走,這個人就是內侍黃經臣。
黃經臣以保德軍承宣使的身份,受趙桓指派督視東壁。
現在東壁城牆失守,將士奔潰,黃經臣遙望城中巍峨宮闕,忍不住號啕大哭。
黃經臣知道自己無力挽救大宋的江山社稷,於是縱身投火而死。
黃經臣是活躍於宋徽宗時代的一個老宦官,曾與童貫關係很密切。
宋徽宗時代的宦官,沐浴皇恩可謂至深。
可是,在這次國難中能以死報國者,僅此一人。
守城宋軍中,有兩名統制官不肯棄城而逃,奮勇殺敵,拼死搏戰,最後為國捐軀,犧牲於城牆之上,他們一個叫何慶彥,一個叫陳克禮。
守衛京城四壁的官員將領很多,能在最關鍵時刻以死報國者,僅此二人。
金軍佔領東水門後,立即派出一部分金兵進駐城門內的醴泉觀。
金軍雖然只有數百人,可宋軍望之奔潰,沒有一人敢上前與之交戰。
宋軍不敢殺敵,殺起自己人卻毫不含糊。
兵潰之後,短時間內便有一百多名內侍與將吏被宋軍亂兵所殺。
最令人感到沉痛的是,姚友仲也被宋軍亂兵所害。
姚友仲出身於將門,三世忠孝,聲滿華夏。
自守禦汴梁城以來,姚友仲夙夜勤勞,食息不暇。
在諸將中,姚友仲應該是最無負於宋朝廷的,立下的功績也最大。
可惜!
這樣一位抗敵英雄,沒能死於敵人的刀槍之下,卻被自己的同胞活活打死!
這是誰之罪?
金使劉晏本是奉完顏宗望之命來議和的,也被亂軍活活打死。
這樣的強盜死有餘辜,因此,換一個角度來看,亂軍也不是一點好事都沒幹。
總之,不管好人壞人,不管宋人金人,在這個城破之日,皆被這股誰都無法掌控的暴風捲入其中。
完顏宗望評論說:“此時南宋已無號令,不可罪渠。”
完顏宗翰評論說:“國破人亂,自然之理。”
金兵在攻佔東水門之後,曾有人擅自下城縱火,並將城下旁邊的居民屠殺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