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玫的婚禮一天天臨近,周小安放下手頭一切事幫她準備。
婚房有陳景明負責,周小安、唐慧蘭和沈玫主要負責所有的衣服、被褥、窗簾等等需要手工製作的東西。
這個年代一切都是手工製作,就是想做個枕套、門簾都要自己繡花、裁剪,再拿縫紉機逢好。
三個人只有唐慧蘭擅長針線活,可只婚被一樣就夠她和唐嬸兒忙活了,其他的還得找人幫忙。
單位倒是有來主動幫忙的大姐、大嬸們,但自從一位大姐把沈玫的紅緞子棉襖做得像個肥肥大大的棉花包,她就再也不肯讓他們來插手了。
周小安想來想去只能請給他們家做活的劉大嬸了。
劉大嬸已經給周小安織好了三套毛衣毛褲了,針腳細密、合身舒適,手藝非常好。
周小安請她把自己家的棉衣放一放,先給沈玫做。
劉大嬸有些為難,“不是大嬸不願意幫忙,是結婚的東西有講究,得家庭美滿、兒女雙全的人做才好,你大叔走了,大嬸兒就不算全和人了……”
但劉大嬸還是給他們推薦了一個附近的嫂子,人乾淨利索,針線好又符合“全和人”的標準,很完美地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這麼厚道的劉大嬸,怎麼可能把周小安家的衣服不打招呼就給妓女出身的人沾手呢?
周小安對王秀蘭當時說得話更不信了,當然就更沒有去跟劉大嬸證實的想法。
可劉大嬸卻主動解釋了,“小周,你信著大嬸兒了,大嬸兒肯定不能對不起你。我這兩天才聽著一些閒話,說我把接的活給紅蘭媽做了,大嬸兒跟你多說一句,我是讓紅蘭媽幫忙了,可那是讓她幫忙給我們家老太太先逢出一件棉褲,她有老寒腿,不能著涼,你們家的衣裳大嬸兒是一手都沒讓她碰。”
紅蘭媽就是那個從良的妓女,跟劉大嬸兒他們一起住在這幾排破房子裡。
劉大嬸話匣子開啟了,就跟周小安嘮起了附近的鄰居,周小安一聽才知道,原來這附近除了紅蘭媽被歧視之外,王秀蘭的母親出身也很是受人詬病。
她是解放前沛州最大的紡織大戶徐家的丫頭,而且還是少爺身邊的通房丫頭!
徐家是除了出海的潘家和礦場林家之外沛州最大的鉅富了。
據說徐家少爺當年對王秀蘭的母親很是有情,娶了妻子之後還打算過兩年就把她抬了小妾。後來少爺出國考察,她被家裡的大老婆陷害,打瞎了一隻眼睛,又嫁給了當時給徐家倒夜香的王瘸子。
等少爺回來的時候,他心愛貌美的通房丫頭綠袖已經是瞎了一隻眼睛又跟別人生了孩子的王嫂了。
解放以後少爺一家被定為反動資本家,全家都陸續關押槍斃、坐牢,再無音訊,王嫂給反動資本家少爺做通房丫頭的經歷也被人反覆提起,在這一片跟紅蘭媽一樣抬不起頭來。
為此王瘸子以前幾乎天天揍她,好幾次把她揍得流產。直到幾年前王瘸子在一場大火中燒傷,成了一個不但瘸還奇醜無比的怪人,才不再揍她,兩個人甚至又生了一個兒子。
所以,王秀蘭說服周小安給她母親做活,其實也是很不妥當的。
這個年代,給反動資本家做過通房丫頭,那不止是作風問題,還是政治問題!誰都不會願意跟他們家沾邊兒的!
周小安這才明白王秀蘭那種從骨子裡帶來的自卑是從何而來。也明白了她為什麼一反常態地克服自卑跟在董鶴軒身邊。
是因為董鶴軒不會歧視她的出身吧!雖然廠裡沒什麼人說這事兒,可老工人都知道,甚至還有人傳,王秀蘭就是那個反動資本家少爺的野種!
這當然是謠傳,否則以王瘸子的狠勁兒,王秀蘭肯定活不到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