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清弊主> 第732章 天意難測(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2章 天意難測(大結局) (1 / 3)

見胤一臉鄭重的說出這麼一番話出來,貞武不由頗為意外的瞥了他一眼,前朝遺民,老十這是對那些前朝遺民耿耿於懷,還是對留短髮或是留長髮著漢裝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懼?這老十素來大大咧咧,他尚且如此,更遑論那些個皇族宗親和八旗王公勳貴,這事有必要加以引導。

微微沉吟,貞武才含笑道:“十哥且說說,為什麼短短數年,就有如此多的前朝遺民投奔噶羅巴?”

胤眨巴了下眼睛,道:“那是因為南洋無償分送土地,而且不要求剃髮易服。”

微微沉吟,貞武才緩緩說道:“十哥應該聽聞過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和當地土著對漢人進行過幾次屠殺的事情吧?不獨是馬尼拉,荷蘭人在噶羅巴對漢人亦是肆意盤剝殺戮,暹羅對北大年的漢人同樣亦是如此。流落南洋的漢人在安南、南掌、暹羅、緬甸皆被大力限制,而且受盡歧視與盤剝,可謂備嘗艱辛。

相反,大清在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臺灣,三徵準噶爾之後,便天下太平,日繁榮,復開海禁更是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昌盛,這幾年大清海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更為大清錦上添花。

之前開海禁,大清子民是大量流向南洋,而今大清繁榮昌盛,流落南洋,日子過的艱難的漢人則又想回歸大清,然而,出門容易回家難,朝廷一紙嚴令,斷絕了南洋漢人的回家之路。

這才是大清佔據南洋,宣佈建立南洋行省,吸納移民的訊息傳出之後,流落南洋諸藩各地的漢民蜂湧來投的真正原因,這是百姓趨利避害的天性使然。”

微微一頓,他才接著道:“朕對下南洋的漢民並無偏見,不論是前朝遺民·還是國朝之初躲避戰亂,仰或是為了生計而遠走南洋的,可說大多都是出於無奈。

朕亦從不認為剃髮易服就代表著真心臣服和歸順,吳三桂不也剃髮易服了那麼多年?結果還不是反了。朕以為·南洋漢人舉家投奔噶羅巴,比剃髮易服更能說明人心向背,十哥以為舉家來投,生活安穩富足的百姓會造反?”

聽的貞武長篇大論,胤不覺有些訕訕的,原本是想表現下的,這下算是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他忙微微躬身道:“臣愚鈍,皇上這番訓誨令臣茅塞頓開。”

貞武微微笑了笑,道:“無須在意,時時處處能夠留意關心國事是好事。”呷了口茶,他才接著道:“噶羅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朕亦不敢掉以輕心,稍稍緩上一年半載,必然要大舉增兵·其本地的團練和海軍新兵亦會抽調各地,這是駐兵的原則問題。

再則,朕以優厚政策吸納南洋各地漢民來投亦是未雨綢繆·為日後征伐南洋諸藩做準備,他們可比咱們更瞭解南洋諸藩屬的情況,大軍亦不用為翻譯和嚮導發愁。”

竟然還有這麼一層意思在內?胤不由暗歎了一聲,以後還是老老實實裝傻得了,他忙賠笑道:“皇上聖慮深遠,策劃周全,臣實是敬服的五體投地。”

“誰個對朕不是五體投地?”貞武輕笑道:“先跪安吧,明兒朕叫上幾位兄弟為十哥洗塵。”

“謝皇上隆恩。”胤忙起身行禮。

望著胤退出的背影,貞武眉頭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噶羅巴他並不擔心·五千駐兵已是綽綽有餘,南洋的土著在西班牙人的屠殺下,能夠存活的不多,不可能對噶羅巴構成威脅,當地吸納的移民更不會造反,他考慮的是安南、南掌、暹羅、緬甸等藩屬國。

作為世界糧倉的東南亞·必須徹底的併入大清版圖,問題是採取何種方式?要說一勞永逸的話,莫過於南洋這種方式,如此,則必然投入大量的兵力,東南亞氣候炎熱,森林茂密,疫病肆虐,若是損失太大,必然倍遭詬病,影響以後的征伐。

滲透同化,著實有些太慢,而且短期難見成效,也難達到徹底併入大清版圖的目的,歐洲是利用不上的了,或者可以試著利用莫臥爾帝國,能否再來次驅虎吞狼?

略微想了想,他便擱開了手,東南亞目前不能操之太急,先等非洲的事情安穩之後再說,乘著這段時間倒可以先將莫臥爾的底細摸清楚。

臘月二十日,貞武在交泰殿舉行了隆重的封印儀式,從京師到地方,所有的衙門亦跟著封印放假,開始享受長達一個月的春節假期。

一眾皇族宗親、王公勳貴,文武大臣,地方官員皆是如釋重負,長鬆了一口氣,貞武元年總算是捱過去了,回想這一年,眾人皆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不少人更生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在貞武鞏固了皇位之後,一眾皇族宗親也跟著起的起,落的落,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十五、十六不僅被晉爵重用,更獲得非洲分封,可謂是名利雙收。

老十二、老十七雖未獲得非洲分封,卻亦有晉爵之喜,被圈禁的老大胤,廢太子胤亦被先後解封並獲的海外遠征的機會,同時兩家長子亦獲得爵位,老三胤祉掌管教育,亦算是重用,一眾兄弟不說皆大歡喜,至少亦無多大的怨言。

八旗王公勳貴則是失大於得,短短一年時間內,他們被剝奪了兵權,被削弱了對旗民的掌控,卻是獲得了貞武對他們海外封國的大力支援,不僅放寬了對封國的限制,而且還大力提供銀錢和奴隸,同時還畫了一個大清周邊藩屬分封的大餅,相信過不了幾年,他們便能扔掉‘空桶子王爺,的帽子。

雖說是常見的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不過這一巴掌打的有些忒狠了,一眾王公勳貴心裡實是有些不滿,不過是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能是忍氣吞聲的煎熬著。

朝中一眾大臣卻是稍稍鬆了口氣,短短一年時間,這位初登大寶的主子收繳八旗兵權,調整朝廷大員·賑濟北方五省,清查京通糧倉,發賣海上貿易航線,選秀女·倡議滿漢聯姻,革新兵制,出巡晉陝,試行新政,挑起京寧兩報辯論,出兵征伐非洲,發行銀元·大小事情一樁接著一樁,讓人目不暇接,忙的他們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地方官員們則是憂心忡忡,銀元的發行,斷絕了州縣官員徵收火耗的財路,沒有州縣官員的孝敬,他們如何給京師的大佬們孝敬?更為可慮的是,種種跡象表明·貞武明年可能就會放手整頓吏治,如此多的虧空如何才能填補?

最為高興的則莫過於商賈和小民百姓,隨著美洲、歐洲、非洲、阿拉伯、莫臥爾等航線的相繼開通·海外航線的發賣,稍有眼力的都知道大清即將迎來空前繁盛的海外貿易,而‘晉和盛,票號的創辦和貞武提出大力發展內陸商貿的倡議讓晉陝甘的商人亦是大為振奮。

小民百姓最為實在也最容易滿足,攤丁入畝的推行,銀元的發行,既免除了人頭稅廢除了火耗的徵收,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高產抗旱作物的普及推廣,能夠讓他們填飽肚子,而‘四大恆,的低息放貸,遭災時的無息放貸又讓他們不用再遭受高利貸的盤剝·如此大的變化,讓所有的百姓都感覺有了盼頭。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憂,被加重了賦稅負擔又斷絕了高利貸剝削的縉紳們一個個都是愁眉苦臉,暗暗的在心裡盤算著將手裡的錢財轉投到商鋪中去,因為購置田地已經不再是最好的選擇了。

喜也罷,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貞武元年總算被翻過去了。

廣濟寺的鐘聲響了,這是迎新辭舊的鐘聲,鐘聲悠揚而渾厚,久久迴盪在夜色籠罩下的京城上空。

京城內外各色人等懷著各自的憧憬,燃放著各色各樣的爆竹煙火,慶賀貞武乙未年的到來。

貞武二年春,三月,京師。

三月底的京師,繁花似錦,春光明媚,南遷的燕子早已翩然歸來,四處忙著啄泥構築新巢,補築舊巢,在城裡窩了一冬的人們紛紛出城踏青,盡情享受城外的春光。

暢春園,集鳳軒,新近最為得寵的周貴人周柔嘉帶著宮女在亭子裡觀賞著剛剛越冬飛回來的白鶴,這是一片為了養白鶴而特意保留的溼地,除了白鶴,還有許多其它的鳥類,諸如黑鸛、蒼鷺、池鷺、白鸛、綠頭鴨之類的。

周柔嘉不過才十七歲,正是活潑好玩的年齡,在紫禁城悶了一冬,早就按捺不住了,貞武一搬進暢春園,她就迫不及待的搬進了集鳳軒,就為了能夠觀賞到這些鳥兒。

正自看的高興,她身邊的一個小太監抱著一隻白鸛匆匆的趕了過來,道:“主子,奴才剛剛從他們手中買來一隻受傷的白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