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培育出雜交品種的有功人員給予高品爵位的封賞,並且曉喻全國,這並非是胤禎一時的心血來潮,旗人入天津軍工作坊必然會提升工匠的社會地位,也容易導致人們誤會朝廷開始改變一貫的重農政策,原本是計劃讓康熙釋出聖諭,命一部分旗人進入遼東墾荒來顯示朝廷並未改變重農的政策。
不過這個辦法顯然不足以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年頭沒有專家學者的稱號,最吸引人的便是高官厚祿,以高品爵位刺激對農作物的雜交研究可謂是一舉兩得,既可說明朝廷重視農業,又可以刺激促進對雜交品種的研究。
完全可以預見的是,京報一旦刊出這條訊息,足以在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學農重農的風潮,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康熙絕對會大力支援。
京城農學院的一眾官員、生員雖然都是振奮不已,卻是沒人敢在胤禎面前失態,一個個都強行壓住心頭的喜悅,滿臉熱切的盯著胤禎。
胤禎望了眾人一眼,提高了聲音,大聲說道:“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是商貿的根本,是人口增長的保證,是商貿繁榮的基礎,是大清國力強盛的保障,大清能否興盛繁榮,能否開創亙古未有的盛世,首先必須看農業。
大清的農學才剛剛起步,繼江寧農學院、京城農學院之後,將會有更多的農學院建立起來,你們是大清農學的先行者,不僅要從事農業研究,還要完善農學體系,你們不僅要學習前人的著作,還要進一步發揚,要勇於創新,勇於質疑,敢於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本宮很希望你們能夠將農學發展完善成一門**的學科。
不僅是培育出好的雜交品種有封賞,能夠否定前人著作,能夠創立新觀點,能夠完善每一種主產農作物的體系,朝廷都會有封賞!”
聽的這番話,農學院的一眾官員、生員不由大為激動,真若按皇太子所說的,這務農升官的機會豈不是更大?一個個都是眼睛發亮,彷彿發現了一條仕途的捷徑。
見此情形,胤禎不由暗自得意,不怕你們熱衷名利,只要能拿得出研究成果,能將農學完善發展,朝廷有的是官封賞,微微一頓,他才接著道:“農業研究事關重大,稍有差池則可能影響農民一年的收成,因此,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求真、務實、謹慎、精益求精。
舉例說,玉米的花期,是七至十天,那就是七至十天,不能記錄什麼七天左右,一旬上下,農民們不識字,聽不懂文言文,跟他們不能玩虛的,你們的研究記錄,農學著作必須都用白話文,這不是,要力求精準,資料詳實。
最後,本宮希望大清的農業能夠在你們手中大放異彩,希望你們成為大清興盛繁榮的功臣,希望諸位能夠成為大清著名的農學大家。”
出了農學院,胤禎回首望了眼京城農學院的大門內的影壁,略微沉吟,才吩咐跟在後的吳長浩,道:“將‘求真務實,謙虛謹慎’做為校訓刻在影壁上面。”
一聽這話,吳長浩立刻躬身道:“皇太子是農學院的倡建者,微臣斗膽懇請皇太子留下墨寶。”
胤禎微微笑了笑,道:“等本宮登基了,你再來索取。”
等稱帝了再題字,這可是高度重視,吳長浩登時大為欣喜,忙躬身道:“微臣謹尊皇太子鈞令。”
胤禎微微點了點頭,道:“農學院初建,官階有些過低,對此,本宮心裡有數,你們只館安心教學研究,升格的問題,本宮會有考慮,另外,本宮賞你隨時覲見的資格,不論是教學還是研究,有了進展或者的有新的研究科目,經費緊張等情況,你都可以直接遞牌子求見。
目前,朝廷在北方數省大力推廣高產抗旱的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三樣農作物,農學院要大力摸索總結出這三樣農作物的習性和耕種應注意事項,配合朝廷推廣。”
給他這個六品官隨時覲見的機會!吳長浩登時心花怒放,皇太子對農學院的關照果然是非同一般,他忙躬身道:“微臣必定竭心盡力辦差,不敢辜負皇太子厚望。”
*
自農學院出來,已是日頭西斜,胤禎著包福全帶著儀仗隊回宮,自個換了便裝帶著達春一行護衛從廣渠門出了城,徑往東郊關家莊而去。
胤禎之所以要召集老八幾兄弟到老九的莊子聚會,而不是讓他們進宮,一則是圖個隨意,不受禮法拘束,二則也是有意做給康熙和朝中官員看的,離京在即,刻意秀一秀與老八一黨的親密關係,省得有人動心思。
出的廣渠門,一行人縱馬急馳,不過兩刻鐘便趕到了關家莊,進入莊內,胤禎便勒馬慢行,胤禩、胤禟、胤誐、胤禑幾人聽到動靜都齊齊迎了出來。
“九哥,您這莊子怎得沒取名字?”胤禎一邊翻身下馬,一邊朗聲問道。
胤禩幾人抱拳半鞠,見禮之後,胤禟才微笑道:“都察院的一干御史鼻子比狗還靈,我可不想被他們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