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應過來,年羹堯急忙磕了仨響頭,沉聲道:“奴才辜負聖恩,還請十四爺點撥。”
“你自己將路堵死了,還是乖乖回去繼續做你的四川巡撫。”胤禎緩緩說道。
年羹堯登時額頭見汗,繼續回四川做巡撫,只怕是有點一廂情願,在康熙心中留下了壞印象,與四川提督又不合,再遭攻訐,定然難逃革職的下場。
“再回四川怕是不妥。”胤祥沉吟著道:“十四弟,難道沒有其它的法子?”
胤禎微微笑了笑,道:“法子也不是沒有,在京城惹點事,自請革職。”
聽的這話,胤祥不由一呆,大省巡撫,實職二品大員,自請革職?這是什麼餿主意?他詫異的看向胤禎。
不想年羹堯卻是極快的磕頭道:“奴才年羹堯謝十四爺指點迷津。”
胤禎微微點了點頭,這傢伙確實是個人才,殺伐決斷,斷事明快,如此大事,竟然毫不拖泥帶水,確實是大將的料子,略微沉吟,他才道:“在家多讀兵,多研究天文地理。”
三月十八,萬壽節,天公也做美,陽光燦爛,春風和熙,難得的好天氣。
紫禁城,巍巍殿閣朱漆彩畫輝映著閃爍的黃色琉璃瓦,在一片紅牆和紅地毯、紅絲幔、紅綢等喜慶紅妝的映襯之下,整座紫禁城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欣欣向榮景象。
一大早,康熙便率領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精奇尼哈番、侍衛等到皇太后宮殿外行禮。
之後,又轉到御殿,一眾皇子、諸王、大臣一同進錶行慶賀禮,皇孫、外省入覲的督、扶、提、鎮大員和卓異來京文武官員以及致仕給還原品官員,各依照品級隨班在乾清宮行禮拜賀。
外藩使節、外臣、陪臣,在宮廷中效力的各館閣臣工,其中包括外國供職於宮廷的不少傳教士,則在殿外西側旁行禮,八旗兵丁、各省耆老、士庶齊集午門外、大清門內、叩祝萬壽。
如此曠世慶典,自然要頒詔天下,康熙回到暢春園,便詔告天下,詔曰:朕五十餘年,畏天命,下凜民碞,以敬以誠,覃思理。未嘗瞬息稍懈,賴昊穹之孚祐,祖宗之蔭庇,國家蓄積有餘,民間年歲豐稔。
朕以涼德,勉思列聖,體大順公,操心慮患,敷景運於休期,洪基業於光顯,夙夜冰兢,宵旰靡遑。屈指春秋,年屆六旬矣。覽自秦漢以下,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
朕之虛薄,良深歉仄,何敢稍有倦怠,以負孜孜圖治之初心,況在位之久者,始勤終忽,往往不能垂令名於後。所以乾惕之懷彌殷,憂勞之志愈切。
兼之承平歲久,幅員日廣,戶口漸增,風俗日薄,朕與臣鄰,夙夜在茲,以剛健中正,惇大成裕,謙尊有終,持盈保泰,猶恐未能,豈自滿假,少有逸豫?
朕以天下為心,天下當亦體朕之衷,各矢藎誠,皆敦孝敬,型仁講讓,守已奉公,務勤職業,官僚胥勸,人士奮興,使遐邇之均被,小大之鹹周,以享昇平之福。
此非朕之德,乃天地祖宗之賜,今朕式慰中外臣民之情,博考典禮,大沛膏澤,用稱躋世於仁壽之至意。錫民以福,為皇極得壽之徵,御民以寬,乃萬國咸寧之本,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聽完詔,胤禎只留意到一個詞,御民以寬,康熙已經從以寬為政轉到了御民以寬,看來,康熙是下狠心要整飭吏治了。
一眾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對這份應景的詔並未太過心,聽過之後,亦未用心推敲,不過,房一眾大臣卻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揣摩帝心的機會,自然是細細琢磨,張鵬翮、富寧安二人在天津聽胤禎流露過要整飭吏治的意思,聽到御民以寬四字,心裡不由暗歎,康熙果然是有整飭吏治的跡象了,這可是篇大文章,必然是朝野震動。
過了萬壽節,胤禎不由長鬆了一口氣,這下可就輕鬆遠了,萬壽慶典一直要到三月完才結束,一眾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每日只要前往暢春園恭賀聖壽便可休息,輕鬆享受萬壽慶典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