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十四哥體恤。”胤禑欣喜的道,他根本就沒料到,胤禎竟然敢直接跟皇阿瑪提這事,要知道康熙歷來就不喜歡皇子結黨的,他不由大為羨慕,十四哥的聖眷實在是太濃了,不過,如此一來,他倒是不用忌諱,可以公開的往來了。
胤禎點了點頭道:“眼下,我手頭是兩件差事,都是急務,一件是邸報革新,一件是《南山集》案,你就幫我跑跑邸報革新的事,皇阿瑪已經御批下來,邸報更名為京報,剛剛出去的鄭世昌便是負責京報的印刷。
京報除了刊登諭旨、奏章、還有朝廷用於引導輿論的文章,面向全國發行,影響很大,你去將各省駐京提塘召集起來,把京報的發行渠道完善起來,要求全國各府、縣都必須有京報固定的發售地點,京、省、府、縣的具體傳送渠道,各級的網點,傳送的時間等等詳細的情況,都必須落實下來,首期京報定於十二月初六發行,以後,每五日一期,這事就交給你了。”
雖然心裡大為興奮,胤禑卻仍是沉穩的說道:“十四哥放心,胤禑一定把這事辦穩妥。”
送了胤禑出門,胤禎便順道散著一路進了內院,嫡福晉海若聞報,便迎了出來,待一眾丫鬟見了禮,她方才微笑著道:“王爺一天到晚不停的見人,可要注意身體。”
“我在江南,每日裡都有鍛鍊,何至於如此不堪。”胤禎輕笑道,“今日見了皇阿瑪,皇阿瑪提起換府邸的事,讓我推了,我差事忙,你著人跟附近人家商量下,把他們宅子盤下來,擴一擴,總得有個親王府邸的樣子。”
海若料想他肯定是被康熙訓斥了,有丫鬟在,她也不點破,抿嘴輕笑道:“恩,我明兒就安排人去問問。”
胤禎又叮囑道:“如果他們不願意,可把價稍稍抬高一點,這是好事兒,落下閒話兒,可就不美了。”
“我明白的,那會為這事給你招惹麻煩。”海若柔聲道:“我明兒親自交待老馬頭。”
“老馬頭?”胤禎微微一楞。
海若嗔笑道:“你佐領下的包衣奴才,我見他還勤勉謹慎,就提了做管家,你一天進出,都是親衛前後侍侯著,自然是沒留意到。”說到這裡,她話頭一轉,“海鋒做了知府,你跟前也沒人侍侯,就是個達春,他是護衛,事情也多,還該再挑個機靈的跟著。”
胤禎點了點頭,“恩,這事,我會留意的。”
方苞酉時才回到恂親王府,探聽胤禎還在書房,便趕了過來彙報。
胤禎見他面帶微笑,便知事情成了,果然,方苞開口就道:“恭喜王爺,王頊齡同意依附王爺。”
胤禎矜持的微點了下頭,十四黨現在大員奇缺,王頊齡本就是吏部左侍郎,加入十四黨,康熙極有可能要擢升他以鼓勵一眾官員投入十四黨,那他至少就是尚書,沉吟片刻,他才道:“京報首刊,有兩篇文章是必須要寫的,《南山集》一案的主要犯忌之處就是朱三太子案,我意著人撰寫一篇文章,考證朱三太子其人,以澄清事實,根除此類案件再發的可能。
王頊齡既參與編撰《明史》,又是《南山集》案中人,而且還是江南人,在江南和京師計程車林中都頗有聲望,乃是撰寫這篇文章的最佳人選。
朝廷現在不僅有京報可以正面引導輿論,而且還嚴令地方官府對地方刻書局嚴加控制、稽核,從源頭上禁絕逆書案的產生,如此雙管齊下,自《南山集》後,大清將再無文字獄。《南山集》亦是大清最後一本**。
另一篇文章,就以‘大清最後一本**’為題,大肆頌揚聖上恩德,闡明朝廷對文逆案的態度、立場,這篇文章意義非凡,就交給你來寫,寫出一篇流傳千古的佳文來。”
自《南山集》後,大清再無文字獄!方苞本身亦是《南山集》一案的受害者,一聽到這話,雖然沉穩,亦是大為激動,這確是一篇意義非凡的文章,完全可以想象的到,這篇文章刊發在京報上,會引起怎樣的轟動。
冷靜下來,方苞才問道:“在京報刊發這篇文章,聖上允許嗎?”
“這是自然,如此朝野大事,本王豈敢簪越。”胤禎含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