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南山集》案(二)
步軍統領衙門其任務與編制不同於一般的駐京八旗軍隊,其下所屬部隊有滿、蒙、漢八旗軍
及綠營兵丁二萬餘人及巡捕三營馬步軍一萬餘人,不僅掌管北京內城九座城門的警衛任務,外
城的七座城門也由其負責把守,是京師地區最主要的警備力量,主要職責為保衛京師安全及維
護社會治安。【無彈窗,永久網址:,!】
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一職可謂是權責重大,極為引人注目,康熙在江南科考案及《南山集》案爆發後,京城人心惶惶之際,又撤換託合齊的九門提督一職,自然引起了京城所有官員的注意和猜疑。
朱天保聽聞這一訊息後,匆匆趕回毓慶宮,一進門就見太子胤礽一臉蒼白,神情木然的斜靠在背椅上,心裡不由一驚,太子此時可千萬不能失態,他忙輕聲喚道:“太子爺……。”
胤礽茫然的望過來,見是朱天保,不由擠出一絲笑容來,“九如來了,坐。”
朱天保卻沒坐,而是躬身道:“太子爺,事情真想究竟如何,現在還未可知,太子爺千萬不可自『亂』陣腳,皇上此番舉動,仰或是有意試探亦為可知,再則,託合齊擔任九門提督一職已近十年,實屬罕見,撤換亦是正常,新任九門提督隆科並未依附阿哥,能否拉攏尚在兩可之間,現在皇上及滿朝文武皆在關注太子爺的反應,奴才祈望太子能淡然處之,再說,太子爺眼下恩寵未減,何須自憂?”
“九如不用寬慰我了。”胤礽意興索然的說道:“我跟隨皇阿瑪近四十年,深悉其手段,月前才將滿蒙八旗、護軍營將領對調,今番又撤換九門提督一職,猶如國手佈局,步步緊『逼』,一俟佈置周全,便是動手之時。”
聽胤礽說的如此篤定,朱天保心裡亦是一涼,思忖半晌,他方才說道,“太子爺,奴才妄言,皇上此番佈置,不外乎兩個目的。其一,『逼』迫太子爺——異動。其二,斷絕太子爺異動的念想。奴才以為,皇上稟『性』寬厚,又極重名聲,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皇上春秋已高,希企安穩,定不願大動干戈,太子爺何不暫避鋒芒,淡然處之,撇清一切不利之事,或可安然無事。”
經這一提醒,胤礽心思也活了起來,康熙年事已高,又極好面子,對一應謀逆之事,定然不會深究,就此罷手,不問政事,說不定能躲過這一劫,況且,以現在的情形,動手亦無絲毫把握,而且一旦動手,便再無退路。
沉『吟』稍許,胤礽才道:“既是如此,那就著人吩咐齊世武他們不必再廣為牽連。”
朱天保微笑道,“太子爺,八黨勢大,皇上亦是不喜,打擊八黨,既能博皇上歡心,又能消弭後患……。”
一聽這話,胤礽不由暗道,心慌則『亂』,怎得忘了,打擊八黨,方能顯出自己一黨存在的價值,康熙為平衡計,方才有可能放過自己,想到這裡,他點了點頭,“九如說的有理。”
在康熙的默許,太子的推波助瀾之下,《南山集》一案開始逐步升級,但凡與《南山集偶抄》、《黔南紀聞》、《孑遺錄》等書有關聯的人紛紛被捕,與戴名世交往過密的也在抓捕之列,就連雕刻、印刷、售賣的商人亦被牽連進去不少。
藉著這股東風,官場上太子一黨亦掀起了檢舉、揭發之風,很快就形成了互劾、互舉的局面,一眾與戴名世交從過密的官員紛紛被請進了刑部,八黨中不少官員因此被牽連,一時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京城的情形,康熙是洞若觀火,隨著滿蒙八旗、護軍營將領對調及九門提督的撤換,太子胤礽安靜了不少,一眾黨羽亦是深居簡出,而南山集一案的不斷升級、擴大,胤禩一黨官員亦是惶恐不可終日。
康熙冷眼旁觀了二日,又發了一道諭旨,“著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禎回京述職。”此時一眾官員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心思去關注胤禎的事。
雍親王府。
不管是江南科考案還是《南山集》大逆案,都與四阿哥胤禛毫無關係,他素來面冷,京中一眾官員即便是人心惶惶,四處打探訊息、求情、打點,亦無人到他的府上叨擾,他也樂的清靜自在,不過,康熙招胤禎回京的諭旨,他卻是甚為上心。
‘粘杆處’於廣州和福建兩次策劃刺殺老十四都未得逞,胤禛不由多添了幾分小心,值此康熙打擊太子的關鍵時刻,想必對身為太子一黨的老三、老十三和他三人的防範和監控也大為加強,他不得不謹慎,再說,他亦不想節外生枝,轉移康熙的注意力,因此才下令終止一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