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晚宴。
距頒獎禮結束已經一個小時了,大大小小的明星齊聚於此,歡樂也好,失落也罷,通通收起真實表情,擺出副和諧美滿的樣子。
老實說,今晚最失落的並不算《藥神》,張艾嘉《相愛相親》五項提名,顆粒無收!
人家還是金馬組委會主席呢!
幾個重要獎項,最不受質疑的應該就是最佳女主角了!
惠英虹真的很厲害!
1982年憑藉電影《長輩》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第一個影后,那年她才22歲;後來抑鬱症息影、心理調整後重出江湖,50歲憑藉《心魔》拿下金像獎影后在內七個影后,54歲憑藉《殭屍》那金像獎最佳女配,57歲憑藉《幸運是我》再奪金像獎影后,如今拿到金馬影后的作品是《血觀音》——高產、穩定、高質,頗有中國梅麗爾斯特里普之氣勢。
文宴拿了最佳導演,很符合金馬獎的一貫屬性——扶持文藝片!
別看《嘉年華》是文宴的第一部作品,此前的十年,她一直是製片人,曾經制作過《白日焰火》…
所以,她跟金馬天然就是一卦的!
但是最佳劇情片頒給了《血觀音》…
小白真的有話說!
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好人,人性本惡!
你要說世上有人作惡,那大家肯定相信;但你要說世上人人都作惡,那就假了。電影這麼操作,就把複雜的人性表現得很單一,單一就顯得單薄,單薄就顯得沒有深度。有深度的人物,應該是常常深陷善惡的天人交戰之中的。
《金瓶梅》也寫各種惡,但《金梅瓶》裡有種“蒼天饒過誰”的深層思考!
《血觀音》則不是這樣,導演藉助說書的模式,講一個“拍案驚奇”的故事,更注重獵奇,而不是警世。他把心思放在了怎麼挑逗觀眾上——什麼能激起觀眾的好奇之心,就挖什麼題材。
電影裡的眾生,不是迷失在物慾中,就是迷失在***中。
電影不是不可以表現惡,但絕不是僅僅為了表現惡。
如果都像《血觀音》這樣,只會流露出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造作。為惡而惡,為吸引眼球編造世間之惡,這是導演認識上的偏差,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
電影是拍給絕大多數正常人看的,這種帶著惡意的電影,小白欣賞不了!
可能他層次不夠吧!
如果讓他投票,寧願把最佳劇情片投給《相愛相親》也不會投給《血觀音》。
虧得很多人還說導演的獲獎感言說得真好:沒有人是局外人…
Are you kidding&ne?
……
與往屆相同,這次頒獎一樣惹來了不少爭議,小白的影迷紛紛抱屈,痛罵評委會歧視商業片;
也有臺彎本地媒體叫屈,稱金馬獎完全被大陸和香港攻陷,楞為他人做嫁衣…
可不管如何,過去的早就過去,聒噪的任他聒噪,剩下的只是雲淡風輕。
又不可能更改獎項!
“聽說有三種顏色上不了熱搜?——紅*黃*藍!”
小白髮了一篇微博,然後坐下跟小姐姐還有張艾嘉、文宴聊天…
這是個沙龍區域,隔間,頗為偏冷。
應該是為一些大咖躲清靜特意設定的!
小姐姐當然有關注他的微博,手機響了,逃出來看了一下:“你…怎麼發這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