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
張洪森帶頭鼓掌。
然後是周副局長,兩位大佬都鼓掌了,前任當然也跟著拍手…
……
之後的時間交給了各方大佬,說一些只有在新聞聯播裡才能聽到的詞語。
比方說三爺發言道:進一步深化電影產業改革,激發產業活力…
於冬接力:強化人才培養,拓展全球市場,為助力文化自信不懈努力!
葉檸跟上:用工匠精神拍主流商業大片,以敬畏之心,開掘現實題材電影創作這座富礦!
從幾位大佬的發言就明顯看得出來,葉檸比不上三爺、於冬這兩位會打官腔,後二者那可是中影出道!
第六組發言嘉賓都是一波純粹的新人,比方說李睿珺、楊超、齊玉坤之類的,都只有一部作品…
他們幾個上場,話題自然而然就轉移到了文藝片還有文藝院線方面。
小白全程沒有說話,他對文藝片實在沒有興趣!
總有人抱怨我們的市場對文藝片不公平,很多文藝片大佬也在拼命哭喊要給文藝片生存的空間。
《芳華》也是文藝片啊!
自己沒本事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就不要抱怨社會!
莫名其妙把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對立起來,似乎商業大片都是有原罪的…
一邊批評人心浮躁,一邊期待藝術電影賺錢,是不是有點矛盾?藝術電影的盈利、發展應該多想點辦法,不是指望它去和商業片死磕。商業電影的發展,其實是有利於藝術電影的,美國現在獨立電影空間就很大。
有人問“文藝電影憑啥就要賠錢?”
那也可以問“文藝電影憑啥就不能賠錢?”
電影產業本來就有點像賭博,無論商業片藝術片,不管你是大師還是新星,都有可能失敗——票房上、口碑上。
假設院線增加排片了,上座率不高,收入減少,績效受影響,誰負責?
待所有討論完畢,時間又拖了一點,差不多已經是晚上十點!
不過人家大領導都在,眾人也沒什麼抱怨。
周副局長做最後的總結報告,又轉向旁邊,問:“張局,您還有補充麼?”
“我沒什麼說的,想必都急了,散了吧。”
眾人熙熙攘攘的,很快走了大半。
小白還有點事要跟徐爭商量,兩人走在人群后面。
隱約聽到人群中有人在嚷嚷‘你說那個白小飛,他是不是針對我啊?’
“…”
徐爭看了看小白,兩人有點無語的相互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