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戴景華把中國電影如何具備工匠精神濃縮成一句話:在技術上合格,並總結為這是行業的底線。
“我覺得之所以大家現在提到了‘工匠精神’,主要還是因為行業內賺熱錢的現象太多了。”
“電影製作至少要講究工業的基本流程,像那種三天拍完,直接上院線的綜藝電影,那玩意不算電影!”
Diss了一下綜藝電影,話題終於到了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爛片!
馮曉剛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可能他想引導話題,畢竟《芳華》定檔國慶,可能他真的就這麼想,開口直接噴:“中國現在有這麼多爛片,我這麼說,可能有點冒犯了在座的諸位,但我還是想說,還不是因為有一大批的垃圾觀眾,你們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的生存空間,製片方也就不會投資這樣的電影,但現狀卻是,這類的電影票房還很好,這也就助長了垃圾電影的生存空間…”
劉振雲大概被老友驚到了,他都能猜到明天的新聞肯定有一堆媒體用‘震驚’體發言‘馮曉剛炮轟觀眾垃圾…’
這話當然沒問題,如果是李安說的話!
可是換了馮曉剛,總覺得有點彆扭。
《老炮兒》公映,馮曉剛面對媒體說:“吳一凡和李一峰都是非常陽光的孩子,充滿了正能量,跟他們在一起我非常愉快!”然後他又說了“如今的小鮮肉都太娘”!
《我不是潘金蓮》公映,馮曉剛面對媒體說:“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能力萬萬不能低估”現在他又說“中國有一批垃圾觀眾”。
是不是有點首鼠兩端?
一個民族的墮落首先是精英的墮落,而精英墮落的標誌是開始不停抱怨民眾的墮落!
陳可欣還有戴景華有點沒跟上馮導的思路,後者噴了有一句‘責任不在觀眾,而是影視資本的高度壟斷…’
小白接過話茬:“不否認國內確實存在一批的垃圾觀眾,但現狀已經好了好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爛片真的就沒人捧場,以至於發展到現在只要看到一些特定的演員,觀眾下意識就認定這就是爛片!就不買票,甭管你吹得有多響亮,微博買了多少條熱搜,沒用!”
“比方說那部《封神傳奇》,賣的就不怎麼樣,這要按前幾年的觀眾口味,這樣的大製作,請了一堆的大明星,怎麼著也得有10億的票房成績。”
“回到爛片多的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電影人整體業務能力不高,只有迎合低層次審美觀眾的能力,殊不知大部分的觀眾審美早就進化到了另一層階段,吃了蛋糕,再回去吃窩窩頭,肯定覺得不爽,可是,那幫電影人卻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因為以前就是這麼幹的!我們的電影人審美確實應該提高了!”
“舉個例子,前兩天我去客串了一部在電影,去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一部爛片,但是沒辦法,我欠了人家人情債,得還!”
“拿錢了嗎?”
陳可欣突然問道。
“當然拿錢了,所以我才不能說是哪部電影,我就單純說一下現象,那部電影的劇本很老套,反正我上初中之後就寫不出那種劇本了,我一共有十二場戲,一天半拍完了,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沒進入狀態,導演直接喊‘過了’…就這態度,能出好電影嗎?”
“…我現在特感興趣,那電影叫啥名字?導演是誰?”
馮曉剛看著小白問道。
臺下的媒體要盯著白小飛。
“這個我真不能說,畢竟拿了人家錢,不道義!”
劉振雲已經滿意了,小白說了這個事,明天的媒體報道很有可能就變成了‘白小飛炮轟國內導演製作不用心’啥的…
呵呵,他還是小看了馮曉剛的影響力,壓根就不用等到明天,當天下午,馮曉剛炮轟觀眾垃圾就已經登上了微博熱搜,當然這是後話。
現在的話題轉移到了明星片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