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魚走了過來:“火鍋嗎?吃火鍋我就去!”
“行,吃火鍋去!”
順便拽上了徐爭、楊新明,還有幾個副導演,又掃了一眼,看到了默默收拾東西的小姐姐:“走,一起吃火鍋!”
“好。”
小姐姐點頭,幾個人上車,到了一家‘海底撈’火鍋店…
……
時間是五月低,《摔跤吧,爸爸》已經連續霸佔了十五天的內地票房冠軍,朋友圈、微博各種吹這部電影。
阿米爾汗也被神話了!
‘印度國寶’,‘51歲阿米爾汗5個月減50斤變“小鮮肉“,‘一部作品改變一個國家,他是印度的湯姆克魯斯’…
總之,阿米爾汗好像突然間就成了一塊IP!
有網友提議:如果今後還會引進阿米爾汗的電影,別再翻譯成《三傻大鬧寶萊塢》或者《摔跤吧爸爸》這種讓人降低觀影慾望的名字了,直接翻譯成《這部是阿米爾汗演的》、《這部也是阿米爾汗演的》比較合適…
至於國產片,呃,整個五月,票房最好的國產電影就是《拆彈·專家》了,劉天王主演的,過了3億…
真不能怪網友不看國產片,實在是最近上映的國產片太爛了,或者說太平庸!
包括五一檔上映的幾部作品,《拆彈·專家》、《春嬌救志明》、《傲嬌與偏見》,包括博哥主演的《記憶大師》,票房也沒能爆。
國產電影到底怎麼了?
按理說《記憶大師》,有博哥加持,口碑雖然稱不上爆棚,但也比同題材的《嫌疑人x的獻身》強的多,但是最終票房卻卻比人家少了兩億!
再不濟也應該要比《京城81號》那樣的爛片強吧,很可惜,真沒有,後者的票房是4.1億,還幫著林心茹刷到了中國鬼片最高票房女演員的稱號…
只能說,這幾年鼓吹的所謂演員號召力都特別虛,某一部電影票房高了,就各種吹演員!
導演被你吃了?電影的口碑被你吃了?
題材、宣發以及資本運作被你吃了?
一個不錯的題材,導演匯出了一部不錯的電影,在不錯的宣傳營銷下,才取得不錯的票房,不是嗎?
什麼時候演員成了最大功臣?
在目前日趨理性的市場環境下,
其實導演、電影質量、題材、宣發等等都比演員重要。
也就是說,對於演員來說資源是最重要的!
當初的《催眠大師》,也是差不多票房,可是彼時的投資只有不到五千萬,《記憶大師》的投資是八千萬!
說白了,如果《記憶大師》換成了吳一凡主演,票房很有可能也有2億多,只是口碑就沒那麼好了…
五月底,《蕩寇風雲》、《吃吃的愛》、《臨時演員》、《夏天19歲的肖像》上映…
陳嘉尚真的不再是當初拍出《精武英雄》時候的陳嘉尚了,戚家軍抗倭、戚和夫人情感、明末官場生態,三線摻雜,想說的多了,劇本反而頗凌亂,當初的《精武英雄》想表達的也是差不多的線路,為什麼《精武英雄》能讓人看得酣暢淋漓,而《蕩寇風雲》卻總給人一種電視電影的感覺呢?
至於《吃吃的愛》,蔡康勇用這片證明,他以前不搞電影是對的。
恭喜蔡康勇加入什麼人都能拍電影系列!
至於《臨時演員》、《夏天19歲的肖像》,只能說這兩部的製作方都是想趁著市場火熱撈一把,可惜,沒撈到,還惹了一身騷…
觀眾真的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