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五場戲。
第一場就是程勇跟格列寧老闆之間的談話。
這個階段的程勇還只是個普通人,迫於生活壓力,接受了呂受益的建議前往印度買藥。
“五百?不是說兩千嗎?”
“那是藥店的零售價…”
“…那你告訴他我要買一些!”
“他們只對代理商發貨!零售你可以去藥店買!”
“…他們有中國代理嗎?”
“沒有,你是到這來的第一個中國人!”
“那我可以做中國代理啊!”
“他們的藥在中國是禁售的,就算給你代理權,你也賣不出去!”
“這他不用管,他只要把藥給我,我就能賣出去。”
“你想要多少?”
徐爭有點不好意思:“一百瓶…”
“哈哈…”
聽完翻譯的話,老闆直接笑了。
一百瓶你墨跡半天?
“我知道他嫌少,我帶的錢只夠買這些,但是下一次,保證不是這個數!”
“真的嗎?我為什麼要相信你?”
“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他們吃不起正版藥,等著我把藥帶回去救他們的命!”
“哦,你想當救世主?”
“呵呵,我才不當救世主,我想賺錢,你告訴他這個藥在中國會有很大的市場,因為有很多人等著這個藥救命,命就是錢!”
透過監視器,可以看得出徐爭臉上的認真還有說‘我不要當救世主’時候的不屑…
“好,轉場,徐老師,要不要過來看看?”
小白拍了拍手,然後示意徐爭過來。
“不看了,我討厭自己剛才的樣子!”
徐爭擺了擺手,他知道自己剛才演得怎麼樣…
……
程勇這個人物在《藥神》裡分成了三個階段,普通人,英雄,聖人!
最開始,他就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
這個階段程勇有基本的責任心,在父親被檢查出腦血管瘤的時候,即使生活窘迫,依舊為父親爭取最好的醫療條件,並且不厭其煩的給有點痴呆的父親餵飯。
即使是迫於生活壓力選擇販賣印度格列林,依舊認真檢查呂受益口中的藥物對比檢測。
貪財、慫,選擇走私是迫於生活的壓力,販藥低調,最後的放棄是呈階梯狀的,最本質的原因大概是家中的困境暫時解決了,以警察那句販假藥違法要坐牢開始,到張長林出現,丟擲200萬買斷經貨渠道,警察的隨時搜查是壓倒程勇的最後稻草。
程勇對於坐牢違法的恐懼,最終選擇解散團隊。
後來的程勇開了一家服裝店,重新成為油膩且為生活卑躬屈膝的商人。
呂受益的病重,促使程勇重新開始販藥,群體要成為歷史變遷的主角,或多或少得為信仰而戰,程勇第二次去印度,在煙霧中出現了抬著的迦梨女神與溼婆!
溼婆象徵毀滅與再生,而迦梨女神象徵最高存在與生命起源,暗示了程勇的信仰轉折點,從而開啟程勇的救贖的道路。
回國後,呂受益的死亡,以及追悼會樓道上的白血病人群的注視,直接促使程勇開始販藥,並不計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