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貪圖暴利惹來了假藥同行的威脅、警察的追擊和近在眼前的牢獄之災。就在商販決定金盆洗手不久之後,同他一起白手起家的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因吃不起天價藥而割腕自殺。
程勇看著病房內被白血病折磨得痛苦哀嚎的朋友,心如刀絞。他決定再次前往印度,走私藥品救治病人。
最終,警察順藤摸瓜逮捕了程勇,政府也因此事重新整治了藥品市場。法院考慮到程勇出於救人的目的,對其減刑並提前釋放。
縱觀整部影片,這不是一個打擊假藥商販、憎惡分明的警匪片,而是一個極具個人英雄主義、顛覆善惡、治病救人的溫情故事。
這個故事是基於2004年的真實故事“陸勇事件”改編的,但是為了迎合主流審美將陸勇改編成了救世主一般的英雄。
小白之所以選擇執導這部電影,是因為這個故事喜的是在太好了!
亞里士多德曾說:“故事是第一位,人物是第二位的。”
文學作品中會將具有複雜性格特徵的人物稱為圓形人物。
這類人物往往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來呈現,性格有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所以更加立體和真實。其他性格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則是扁形人物。
程勇就是一個典型的圓形人物。他從最初頹廢失意、脾氣火爆、自私自利的小老闆變成了重情重義、善良仁慈,甘願自己倒貼錢去幫病人走私藥品的“救世主”。
整個過程就是個走向自我救贖的過程!
性格發展的軌跡非常的清晰,在每一個外部事件打破他原有平衡的時候,他的性格便會導致他做出反應,採取行動,從而推動情節發展。
可能有人會認為是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的出現改變了程勇的人生軌跡,其實不是的。
羅伯特·麥基曾在《故事》中說,“激勵事件必須徹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種力量的平衡。激勵事件要麼發生在主人公身上,要麼由主人公所導致,其結果必須是他馬上意識到生活的平衡被打破,要麼變好,要麼變壞。”
剛開始的時候,程勇交不起房租、日子拮据、生活一團亂麻,但當呂受益出現的時候,程勇的態度卻是拒絕走私藥品的。真正打破程勇生活平衡的事件其實是他的父親住進醫院,程勇如果不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父親就面臨死亡,所以他為了籌錢才再次找到呂受益,答應走私藥品。
在行動上,他是被動的。
包括之後他又重新賣藥,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好友呂受益死了!
說明最終推動程勇走向藥神的並不是他本人,而是一連串事件的啟發!
所以,小白準備用順序的方式講這個故事。
所謂順序,也就是按照時間線一點一點推進!
至於攝影風格,偏向冷色調——畢竟這是個悲劇!
這是一部型別化的電影。
喜劇、幽默詼諧和紀實片的嚴肅真事柔和在了一起,塑造成三分鐘一個小笑點、五分鐘一個大笑點的節奏,使各個層面的觀眾一直能夠有耐心看下去。而最後“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鏡頭和主人公看到先前死去的患者的幻覺也都是很典型的型別化結局。
沒錯,小白準備複製文木野的一切!
……
“我現在特別想知道如果網友們知道你是《藥神》的主要投資方,你覺得他們會你會被吸進影院?”
“…這個不好說啊,我又不是什麼小鮮肉,哪有那麼多關注我的人?”
“…那可不一定,你現在的微博粉絲有多少?”
“三千不到!!”
前兩天小白才看了自己的微博粉絲數,已經很接近三千萬了!
這個資料在鮮肉一派看不算什麼,可是對白小飛來說,已經到了他的極限!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