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們要是研究過頒獎季,應該知道今年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月亮上的男人》還有《小婦人》、《福特vs法拉利》,《月亮上的男人》在頒獎季拿了六十八個獎項,最佳男主角基本上已經板上釘釘…”
大衛在跟藤遜娛樂的幾個記者吹牛逼…
“那最佳導演呢?”
“…不好說,從目前公關的結果來看,白小飛很有可能加冕,但是昆丁的贏面也很大,畢竟他從未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
“可是,小白也沒拿過…”
“…”
大衛一臉無語…
白小飛是很厲害,可這裡是美國,昆丁是原始土著。
這個分量太大了!
“如果能拿下金球獎最佳導演,會不會增加獲獎的籌碼?”
“看情況吧,應該沒問題!”
大衛笑的很詭異…
事實上,昆丁拿最佳導演的機率小的可憐!
這貨黑料不少——哈維捧出來的導演,光是這一點,足夠他喝一壺的!
梅姨,奧斯卡二十次提名,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地位崇高,然後呢,因為哈維的事情,被人稱為騙子…
哈維春風得意的時候,梅姨公開宣佈她跟哈維是摯友…
有些人為了奧斯卡可以付出很多,比如馬丁·斯科塞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等,但他們還算有理性,還有有些人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007中的‘M夫人’朱迪·丹奇,曾經為了討好某些人以便衝擊奧斯卡,乾脆在臀部紋上了哈維·韋恩斯坦的名字,並且聲稱哪怕在紅毯上,只要韋恩斯坦有要求,她就可以解開褲子讓人看到自己的臀部…
喬治·克魯尼也是哈維的摯友,包括大表姐…
這幫人不同程度的名譽受損…
昆丁塔倫蒂諾有沒有性騷擾?
誰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無中生有啊!
歐美輿論圈有個陋習:喜歡炒作和包裝無名之輩,令其一夜成名,其二則是對成名的明星瘋狂的潑髒水,直至其身敗名裂方肯罷休!
獅門旗下的Starz電視網已經公開報道了某三線小明星在推特上爆料的昆丁性騷擾事件…
甭管是不是真的,名聲臭了,最佳導演就泡湯了!
這招是跟哈維學哦,當年的《鋼琴家》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明顯超過《芝加哥》,但是《芝加哥》拿了最佳影片,為什麼?
哈維·韋恩斯坦一方面將《芝加哥》鼓吹為“代表一個時代”的音樂劇鉅作以外,競爭對手的弱點也被他有意無意放大,比如《時時刻刻》的糟糕票房、《紐約黑幫》的暴力元素以及《鋼琴家》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久遠醜聞,都在那段時間被媒體廣泛提及。最後,在諸多因素的助推之下,反戰潮流下的奧斯卡最終選擇了《芝加哥》。
羅曼·波蘭斯基的代表作《鋼琴家》無緣最佳影片…
小白雖然很欣賞昆丁,可是在獎項面前,欣賞算個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