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很好,老美開價1200萬美元想買版權,被我拒絕了,但是我把發行交給了他們,大家等著看好了,《功夫》的海外成績會讓你們震驚的!”
……
結束了京師大學的宣傳,小白已經困的不想說話,告別了幾個人,回到了家裡,衣服都沒脫,直接躺在了床上…
公司,關於《功夫》的營銷計劃還在繼續。
時代發生了改變,方法也要變,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過去的釋出會、預告片、花絮、海報、貼片廣告、戶外廣告的慣用的營銷方式在實踐中發現已顯得非常沒有效率!
當下是一個內容消費升級的時代,作為電影市場主體的年輕人的影視娛樂消費口味,也不同於傳統的大眾影視娛樂口味,而是更傾向於定位精細的小眾領域,對品質化、多元化、小眾化內容的興趣性內容需求越來越大。
以前中小製作3000萬,宣發1000萬,回本一個多億;
現在製作8000,宣發2000萬,回本得是三億。
看起來宣發費用漲了一倍,市場也貌似變大了,實際上票房目標一變,人群擴大,專案的宣發操作難度大的遠不止一倍。
很多人看不到這個問題,也不能正視這個問題。
這個有點惡性迴圈的意思,不是不想進一步擴大宣發預算,但很多專案用殘酷的事實證明,預算越多,犯錯越多。
製作環節錢花了還能看的到,宣發這塊錯了都不知道是哪裡錯。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錢少花點,能省則省——先比誰花的少,而不是比誰花的好。
雖然,電影本身佔據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宣傳這一塊必須要把握住!
《功夫》不是沒有對手,12月13號,同期有《畫皮前傳》、《陰陽師》、《城市獵人》、《尋秦記》、《歡迎來到舊金山》、《敢問路在何方》,好幾部片子等著呢!
大概看準了明年的春節檔競爭性太強,乾脆扎堆賀歲檔!
《封神三部曲》第一部定檔大年初一,耗資28億,業內很期待這部電影,所以,沒怎麼想跟他競爭…
公司上下對《功夫》寄以厚望——能不能打破《戰狼2》的記錄就看它了…
“《大本營》邀請主創…”
“算了,再讓他去,就該罵人了!”
“…那就《十三邀》?”
“那個點選率太低了!”
“…總要參加一檔綜藝吧!”
陳朝陽有點急了。
“…還是算了吧,這個檔期比較合適,沒有什麼競爭性強勢的電影,我們就路演加上抖音、快手宣傳就行了!”
鍾麗芳笑了笑:“實在不行,讓他去《表演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