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號下午,小白正在跟Base FX特效負責人還有動作指導陳家福商討《功夫》的動作設計,以及如何用3D模式呈現…
畢竟3D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色度!
用在色彩和亮度都足夠的場景裡面也確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影片本身的色調就偏暗的話,3D成像的效果將會大大折扣,甚至出現重影和模糊不清等負面效果。
說白了,3D就是對光的特殊處理:光是可以偏振處理的,處理過的光具有偏振方向,雖然光本身的方向是不變的,但看起來還是原來的光,然後有一種鏡片,叫偏振鏡片,他也有偏振方向,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光不可以透過。
3D電影拍攝的時候,是在不同角度,差不多是雙眼分開的角度,放兩臺攝像機一起拍攝,放映的時候兩組畫面經過不同偏振方向的處理後,投射到銀幕上。
如果這時候觀眾不帶3D眼鏡,看上去是兩組畫面模糊在一起,如果帶上3D眼鏡,因為偏振鏡片的過濾,左右眼看到的是不同畫面,跟人用眼鏡看到真實物品時一樣,大腦根據計算就會產生立體的感覺。
然而,這個簡單的過程中,光線經過幕布反射,再穿過3眼鏡在視網膜上成像,亮度理論上會損失一半。
“如果有很多夜戲的話,我建議不如用IMAX形式。”
特效部門的負責人徐麥隆很認真說道。
小白雖然不是技術型導演,但也不是守舊的人:“解決不了嗎?”
“…如果能用3D的話,我想票房會高很多!”
陳家富說了自己的意見。
“…先試試吧,拍一場戲,如果實在不行,咱們再用IMAX,時間足夠!”
想了想,小白還是不太願意直接捨棄3D模式,嘗試一下,反正拍攝週期半年,時間足夠!
小白很注重自身在影片方面的口碑的,一個導演的好口碑可能要用很多年數部影片才能形成,壞口碑一部爛片就足夠了。
3D技術代的廣泛運用是件好事,但這項技術要與適合的影片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如果無論什麼樣影片,比如喜劇片和愛情片都弄成3D,那樣為了圈錢而圈錢的行為可以太過惡劣了。
觀眾也不是傻子,一次兩次可能買賬,但次數多了呢?
這玩意對整個電影市場都是傷害,帶來的可能是整個地區的電影票房直線下滑。
有些東西會帶來一定的眼前利益,小白捨棄掉,不是自己有多偉大,而是為了更多的長遠收益。
“但是,宣傳的時候怎麼辦?咱們已經說了這是3D功夫大作!”
“沒事,我解釋一下,觀眾會理解的!”
導演都這麼說了,其他人只能照辦,徐麥隆點了點頭:“我會努力的。”
陳家富也有自己的要求:“小白,還有三個月開機,一定要練出一身肌肉啊!”
“妥妥的!”
幾個人正聊著,平平敲門走了進來:“給你,這是金鷹節的邀請函!”
“我去,金鷹節邀請我幹嘛?我又不混電視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