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會吧,經常看電影的都知道,電影發展了一百多年,不可能有什麼全新的型別,對於我們來說,就只能在細節上跟前輩做的不一樣!”
“有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你為什麼不拍既有的IP呢?你手上有《三重門》還有《一座城池》的版權吧!”
“…嗯,我覺得太浪費時間了,本身寫一部就用了一年時間,再拍出來,又用了一年,前後加起來兩年的時間都用在了一件事情上,太耽誤了!”
周黎名有點恍惚,他還真沒想過居然會是這個原因…
“對了,怎麼想起來賽車題材的?”
“…我本人對賽車很有興趣,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會拍一部純粹的賽車電影!”
“我發現你很喜歡出演自己的電影,據我所知,有不少影視公司出高價想邀請你作為演員出演他們的作品,你好像都沒同意?”
“也沒有很多,而且找我的大都是一些我不是很喜歡的角色,主要還是我這個人有點執拗,比方說我演的人物有一段情感表達,我覺得已經到位了,可是人家導演偏偏說不行,我就接受不了,以前在學校跑龍套的時候,我就因為一段戲跟副導演吵了很久,耽誤了劇組的拍攝。”
“…所以,你就只出演自己的電影?”
“目前來說,應該就是這樣!”
“《乘風破浪》,你是怎麼定位的?”
“就是帶著文藝範的輕喜劇。”
“輕喜劇?”
“…就是那種讓人想起來會心一笑的那種…”
“你不喜歡觀眾爆笑?”
“當然不是,喜劇沒有高低,很多港式喜劇,我們現在看起來依然很搞笑,只是《乘風破浪》的影像風格從一開始就確定了不是在走爆笑路線,”
摸了摸鼻子,小白接著道:“其實我一開始是想把更多的鏡頭集中在父子情上面的,可是拍著拍著就成了這樣,看完剪輯之後的畫面,我覺得還行,就沒有改!”
“已經很不錯了,其實我在看的時候還有點擔心你該怎麼收尾…”
“謝謝!”
一段採訪結束,換一個話題,周黎名拿起擺在他手邊的兩本書,《三重門》還有《一座城池》…
“《三重門》這部,你自己怎麼評價?”
“…如果用我現在的眼光來看,有點用力過猛了!”
“對,我前兩天看了一下你的兩本書,因為要參加你的點映嘛,我希望能多瞭解一點,我看了《三重門》也覺得有點用力,從文字風格來說,絕對是一個年輕人寫出來的。”
“嗯,當時就是高二,在學校裡面,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再加上特別喜歡錢鍾書老師的《圍城》,所以,《三重門》屬於典型的下了猛料的臨摹《圍城》的作品!但是這種對於閱讀感來說是不好的!”
“…可能對於閱讀經驗不那麼豐富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希望能被震到,所以,能賣的那麼好!”
“這個應該是歪打正著吧,周老師也應該知道,《三重門》的出版很曲折!”
“《一座城池》,我個人覺得很好,裡面有很多段落讓人驚歎,但是這本書的銷量就比不上《三重門》了,你想過原因嗎?”
“…其實我覺得我寫的東西並不算世俗意義上的商業文,我覺得挺純文學的,能賣30萬冊,我就已經很驚訝了,你看《一座城池》,基本上都是夢境式的敘述,沒有主線,全都是旁枝末節,我估計這也是當初被拒絕出版的原因吧!”
“說到這,我來之前,搜了一下網上對你的評價,有褒有貶,你很介意網友對你的評價嗎?”
“…這個,還真不是很介意,像我剛出道的時候,做小品,就被很多人罵出賣情懷,之後又因為和太白老師的爭執被人喊著滾出娛樂圈,我覺得很好玩,我自己有時候也會用小號評價別人的作品!”
周黎名眼睛一亮,立刻追問:“那最近的三部電影,你知道嗎?”
“…你是說《長城》、《擺渡人》還有《鐵道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