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說中了,李雨晴很尷尬。
看到有陳家這樣的人脈,親朋好友趨之若鶩很正常。
陳子昂這麼問,是覺得以前的李雨晴不是這樣的人。
現在的她,表現得太心急。
陳子昂也只是問問,結果似乎問中了。
不過就算問中了,陳子昂也沒什麼排斥。
這個層次的生活,就是這樣子。
完全沒有利益的交往,是不存在的。
幾歲的小孩子不懂情和愛,交往都還看對方有沒有棒棒糖之類的呢。
大人間的交往,更不存在純粹的情。
“如果你想自己經濟獨立,成為所謂的女強人,我可以給你機會,但得一步一步來。”陳子昂說道,他要做的事很多,終究需要人手和一些小錢,如果身邊有合適的親戚朋友,他不介意拉一把,一起掙錢。
能跟他走多遠,就看對方會不會做人做事了。
學生時代,純粹的表姐弟關係,李雨晴是讓陳子昂很有好感,覺得這個表姐很不錯。
但親情和事業、生活卻不能混為一談。
“我能做什麼?”李雨晴有些不好意思問道。
她這麼一說,陳子昂就覺得這個表姐認清現實了。
“我有部電影正在籌備,缺少一個實習製片人,公司人才儲備不夠,你可以去學習一下,後面還會追加投資,你們家也可以考慮考慮。”陳子昂說道。
李雨晴一頭霧水:“製片人?那是做什麼的?”
陳子昂反正也沒事,慢慢解釋:“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製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製器材的合同簽訂)、攝製資金成本核算、財務稽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製片人是劇組的主宰,攝製組的最高權力者,既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成員,也有權開除在劇組違紀行為的成員。從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有的影視公司的老闆或投資方在影視劇中署名製片人職務呢。”
李雨晴腦袋大,她不懂啊。
但聽起來感覺是很牛逼的一個存在。
不過這樣的重任,她覺得自己不能勝任啊。
“這個不行的吧,我不是這領域的。”李雨晴哭喪著臉。
“誰天生就會的呢,你可以先去做執行製片人,有人帶你。”陳子昂一點也不擔心。
通俗地講,製片人有三種:?一、是指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策劃人,負責攝製生產,以及資金融資人;二、是專業技術上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專案製作人;三、是指影片或電視劇投資者本人(一般僅只是署名,非專業製作人)。
港臺通常將製片人的名稱稱為監製。他們是電影或電視劇的最高管理者,全權負責“挑本子、找款子、組班子、賣片子”等全盤工作。
很多人把出品人與製片人混淆,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以企業來作比喻界定,出品人就相當於董事長(出資人、企業法人或權威人士),製片人就好比是總裁(統管全域性者),要求懂本子、明市場、建劇組、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發行上映。更重要的是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進度控管等,讓電影或電視劇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在拍片過程中,製片人的一舉一動都容易影響到整部影片的品質,是不可缺失的職位。
國內由於影視作品上署名沒有明確規範化,很多出品人也署名製片人職務,導致業內行業人仕專家一直存在爭議,實在無法去界定區分開影視作品中製片人的藝術含金量。雖然一部作品的成功,製片人付出的要多、貢獻大,但由於出品人與製片人署名混淆,無法辨別,爭議較大,因此也無法給製片人設立獎項。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透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投資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開始聘製片人、選劇本、拉贊助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