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價一下,《惡棍天使》確實是爛片!
但是,必須要說《惡棍天使》的爛,既不是怠慢不負責任之下的爛(如《武媚娘傳奇》、《白髮魔女傳》),也不屬於力所不逮的能力問題(如《夜宴》、《港囧》),而是主創人員的審美與大眾期待的風格出現了偏差,即,我努力實現了自己眼中某種品質,但卻成了多數世人眼裡的粗鄙的垃圾。
拍攝週期四個月,劇本打磨用了兩年,製片成本過億,可以說很用心!
但是,《惡棍天使》太鬧騰了!
非常典型的鄧朝式風格,就好像白玫工作室參加《喜劇人》說的那樣:他們對喜劇的理解是癲狂和荒謬,為追求現場效果屢屢反串和自黑,刻意製造笑點。
陳佩斯說過,每一個引得觀眾發笑的人物,其實都有一個悲情的核心。
其實鄧朝這種喜劇風格,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初見端倪。
經典話劇:《翠花上酸菜》
鄧朝每次反串的九兒出場時,觀眾笑得最厲害。
評論家也批評得最厲害,鬧劇,他們這麼定義。
他的第一部戲《當愛情失去記憶》,劉儀偉執導的電視劇,鄧朝演一個愛耍嘴皮子的陽光男孩。
可惜,這部劇沒能引起多少話題,然後,他出演了《少年天子》裡的順治皇帝福臨。
這個角色成了!
當演員就是這樣,一個角色成了,就會有一大波類似的角色從路上趕來。
所以我們喜歡說黃秋生“變態”,吳真宇“神經”,劉青芸“憨直”,梁超偉“憂鬱”…
《少年天子》成了,鄧朝演了一撥兒皇帝,被人定義為“皇帝專業戶”;
《幸福像花兒一樣》成了,他又成為軍旅戲的搶手餑餑…
一直到《集結號》,他才有機會在大熒幕證明自己,趙二斗也讓他獲得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不管是《李米的猜想》、《中國合夥人》、《烈日灼心》,鄧朝是有演技的!
但為什麼很多人討厭他呢?
尤其是這波騷操作,直接導致掉粉?
大概是怒其不爭吧,明明有八十分的腦子,每次只願意交六十分的成績!
或者大家覺得他不夠真誠,至少跟徐光頭相比,不夠真誠。
《港囧》遭遇口碑危機,徐光頭的態度很真誠,當眾承認自己在導演方面功力不足,然後他就真的好幾年沒有再導戲!
鄧朝則是大寫的‘老子不服,你們憑啥黑我?’
可能是太順了,讓他產生了可以憑藉自己一己之力抗衡整個京圈的錯覺…
大哥,你這部戲同檔期競爭的那是《老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