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節目請到了年輕的表演藝術家,來,大家掌聲歡迎張山!”
伴隨著觀眾的掌聲,張山出現在舞臺中央。
鞠躬:“大家好,我是張山…”
“哇!”
觀眾很配合發出驚呼…
此時,大螢幕出現《家有兒女》的畫面,然後跳轉到了《敲開天堂之門》…
《餘罪》沒能登上大螢幕,很簡單,這部劇在某些方面違規了…
“《餘罪》作為一部公安題材的影視劇,在情節設計上、人物塑造上有些違背公安的實際,不符合人民警察的價值觀,甚至違反公安的紀律以及過度表現血腥!下架處分!”
讓你瞎姬霸亂編,爽了吧!
所以,不是所有的網路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就比方說《生於1984》或者《金陵豈是*池中物》,你要怎麼拍才能不涉黃呢?
回到錄製現場,大螢幕鏡頭閃過之後,何老師誇獎道:“當我們還沉溺在《家有兒女》的小劉星時候,張山就已經向著實力派轉型了,現在的他已經稱得上‘表演藝術家’這五個大字了!”
“真了不起,你今年二十三?對吧?”
旁邊站著的是女MC,謝那。
“沒有,表演藝術家我可不敢當,其實我並不認為我是一個好演員,也沒覺得自己多會演戲。只不過我是運氣比較好,就讓我趕上了,我未必為這個角色這個戲增色多少,是這個劇本和角色太強大了,還有就是導演太厲害了!”
“我怎麼聽說導演是你哥們?”
“…對,是我的好兄弟。”
“那他怎麼…真好…”
謝那本來想質問一句,張山畢竟是嘉賓,想了想,還是算了…
……
《大本營》節目的錄製,中間會有一堆的遊戲時間。
導演組一開始抄襲的是臺灣的綜藝,後來,臺灣綜藝不給力了,換個韓國、日本的接著抄…
當然,也有原創的,比方說如果有演員來了,主持人會即興給個場景,安排演員現場演繹一下。
甭管演的怎麼樣,後期的時候肯定會大特寫,反覆播放,湊夠十分鐘…
比方說現在,就讓張山跟謝那演一對分手多年的情侶偶然相逢。
這種即興的小品表演,上學的時候,表演課經常會做,張山都習以為常了…
主要就是為了訓練演員的觀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還有應變能力。
但你要能從這種訓練看出演技,嘖嘖…
《大本營》畢竟是綜藝,大部分這種即興表演最終會以主持人笑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