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行的建議,可以在網上先試點整幾部R級,尺度較大的網路電影…
如果政策允許的話,白小飛不介意拍一兩部給人感官體驗的作品!
採訪繼續…
方存良準備問點有深度的話題。
“白導演,你以後會更多集中在演員這個身份還是導演的身份?”
“我覺得沒有必須要分的那麼細緻,如果有合適的劇本找我,我肯定會接。”起身,端起茶壺往自己的杯子裡倒了半杯水,抿了一口,白小飛接著道:“我拍《廢柴兄弟》,其實也有想展示自己的意思,因為市場就是這樣的,我看得很明白!”
“電影需要找有票房的演員,電視劇必須要找有收視率的演員。有很多明星有收視率有票房,所以有很多人用,這是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商業的利益,市場常態。”
“那對於我這樣沒有什麼背景的新人來說,我又不想給沒有演技的一些流量派當配角,乾脆就自導自演吧,雖然沒有人家接的戲大,沒有人家接的戲好,但是我只能說盡可能的在自己的專業上和創作上盡力而為,至於有沒有好的反響,那就與我無關了。
”
白小飛拿起杯子,端在嘴邊,茶水緩慢的往喉嚨裡流動,眼睛盯著玻璃杯底,隱隱綽綽映出棕色茶几漆面。
“…”
方存良有點被震住了。
他真沒想到白小飛看的這麼通透!
現在是粉絲經濟的時代,以至於白小飛這種非常正常的依靠作品走紅方式變得不正常了!
這年頭,演員或者明星先要被人追捧,然後才能出演作品!
隨著韓國偶像模式被引入內地,也就是粉絲養成!
這種生態模式至少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劉燁、陸毅他們出道的時候也是小鮮肉,但都是靠作品出名走紅。
現在的小鮮肉是他本人非常有名,但你卻不知道他有什麼作品,因為他的知名度和曝光率是靠瘋狂的粉絲和經紀公司來運作的。有了這個基礎,才會有一些導演或製片人對其丟擲橄欖枝,這樣沒什麼風險。傳統的電影電視劇選角,還是要靠慧眼識人,當然帶給觀眾的驚喜也更大。
“未來有什麼規劃呢?”
“繼續拍電影、電視劇!”
“沒考慮做老闆嗎?”
“您說的是自己成立影視公司的意思嗎?這個我之前也有考慮過,但你是要做王中軍、王中磊,還是做張藝謀、姜文?是企業家還是藝術家?我可能會做一個具備商業思維的藝術家,但歸根結底還是藝術,因為錢是賺不完的,有價值的東西不能用錢衡量,希望能拍一些比我生命還長的藝術品。”
“最後再問一個問題,”方存良猶豫了一下,還是提問了:“有網友說你脾氣很大…”
“您想問什麼就直接問吧,反正就咱們兩個,我要是不想回答,會直接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