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艾平才是心術真正的主角,所有的事情都是鄭艾平所經歷的,大師兄劉晨曦、二師兄霍思邈只是出現在了絕大多數的故事中罷了。
與醫學世家出生、家境較好的二師兄霍思邈相比,鄭艾平更符合一個靠自身努力,一路讀到博士然後留在導師手下工作的醫生形象。
鄭艾平則不是本地人,需要租房、需要在當地貸款買房以及老家遠方堂兄找他看病可以推敲的出來。
記得多年前有篇文章叫《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講述的就是這種貌似平等但卻有著差別付出的關係。
看了原著之後,白小飛挺喜歡鄭艾平這樣的形象,因為他貼近生活,與全國絕大多數在大城市打拼的小醫生走的路相同,一樣的租房、買房,一樣的戰戰兢兢對待病人。
中戲的學生都有一種臭毛病,喜歡接近現實的人物角色…
只是翻了劇本之後,出入很大。
戲份直接將至男三號就算了,很多行為舉止也顯得很白痴。
舉個很明顯的例子,原著中有鄭艾平與霍思邈有一段爭論:
背景是當鄭艾平的堂兄因為付不起治療費而帶著父親離開醫院,不再治療回老家…
二師兄也就是霍思邈見到我的時候拍著我肩膀說:“放心,有老闆出面,沒有開不好的刀。”
我一臉尷尬說,“人走了,對不起。”
二師兄說:“鄙視。不忠不孝。他爹那麼年輕,又不是行將就木,把他養那麼大,連病都不給治。一個連親爹都不要的人,好去死了。”
我無語,冷場很久,吐一句:“如果他爹是幹部,而不是農民,如果他本人是幹部而不是農民,他就忠孝都有了。你是鄙視他,還是鄙視農民?”
二師兄怒了:“農民也不都無情無義!多少人傾家蕩產為爹治病,別說50%的可能,就是1%都不放棄!你家這個親戚就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沒有人情味!”
我不響,半天問他一句:“你覺得,人情味就應該傾家蕩產,賠上後半輩子全家大小的幸福去挽救生命嗎?”
二師兄負氣而走,丟給我一個白眼。我內心悲哀。一個人能夠有勇氣承擔千夫所指,有勇氣對父親說咱治不起,有勇氣面對後半生的內心煎熬,得多理智才能做到啊!
可惜,劇本直接把這段刪了…
鄭艾平這型別的醫生是醫院食物鏈的底層,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把自己青春都送給了醫院…
人物形象、言談舉止之類的,白小飛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當然,對於自己喜歡指手畫腳的臭毛病,白小飛也已經做足了心理建設——演好自己的戲,別管其他人!
……
“什麼時候進組?”
“下個禮拜開機!”
“…下個禮拜?馬上就要過年了,這也太快了點吧?”
“沒辦法,聽說已經賣出去了,9月就要播出!”
楊藍靠在白小飛懷裡,吃著葡萄,隨意聊天。
“…這麼著急?”
白小飛有點糾結,《廢柴兄弟》即將開播,他作為導演兼主演,肯定要配合著做一波宣傳。
如果《心術》下禮拜開機,那就意味著至少要提前三天進組。
這就跟《廢柴兄弟》的宣傳起了衝突…
還有,前兩天浪哥給他打電話,說想一家人過一個完整的春節,同時還告訴他一個訊息:張雯還有兩個月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