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章節名有誤,211寫成了221,不過不妨礙閱讀,已改,看來我真是擼多了……另,近日家鄉發水災,致使網路癱瘓,電網都有故障,今天電信的人才來修好!)
在街上,陳劍臣張羅了一份自覺得拿得出手的禮,拎在手裡。
嬰寧問:“公子要去拜訪顧大人?”
陳劍臣微笑道:“嬰寧你果然聰慧,一語中的。”他所準備的法子,自離不開顧惜朝的人脈關係,希望藉此打破一個口子,從而翻案重審。
剛來到顧學政的府邸外,就見到一頂轎子從另一個方向過來,兩邊相遇,轎子停住,下轎的居然是許知府許大人。
陳劍臣有些驚訝,先讓到一邊。
很快,神色悒悒的顧惜朝就聞訊迎了出來,先很熟稔地和許知府寒暄一番,隨後掃了一眼陳劍臣主僕:“留仙你來了。”
“見過兩位大人。”
陳劍臣拱手行禮。
顧學政臉色有所緩和,瞥了一眼陳劍臣手中的禮物,曬然笑道:“留仙你倒很沉得住氣。”
陳劍臣心思玲瓏,當即明白他話中有話——本來呢,顧學政和橫渠先生兩人聯名推薦陳劍臣進學國子監,如此恩遇,對於一般讀書人而言無異再造,簡直就是搭好了龍門讓陳劍臣去跳。
如是,陳劍臣自當對他顧學政感恩戴德才對。孰料書院一別,相隔這麼多天,此子不見蹤影,甚讓顧學政覺得奇怪,心道陳劍臣竟不通人情至斯?
直到現在,才終於見到陳劍臣登門拜訪,心裡不免幾分嘀咕。他倒不是稀罕什麼禮物,只是覺得陳劍臣在人際關係方面過於生澀。不懂世故,需要好好敲打一番才行。當下給許知府介紹:
“夢澤。這就是陳留仙。”
許知府捻鬚一笑,輕輕一點頭,卻沒有說出在大堂上的情形。
入得府邸,分賓主落座,開始用茶。顧惜朝和許夢澤兩人高談闊論,很是融洽的樣子,原來他們為同期進士,一向交好。如今難得地再同地為官,便經常互相走動,交情不薄。
他們交談,陳劍臣插不進嘴,只得坐在一邊喝悶茶。
顧惜朝順眼一瞥,忽道:“蕭寒楓出事了,留仙知道否?”
和聰明人談話。過於機巧反而會弄巧成拙。既然顧學政主動挑起了話頭,陳劍臣更沒有迴避的必要,回答道:“學生正為此事而來。”
顧學政早料到他會說什麼似的,一擺手:“雖然我和許知府有幾分交情,但關乎命案,事態嚴重,豈是我們所能干預得了的,你還是專心讀書吧,免做此無用功了。”
“大人。學生並非為蕭寒楓求情,而是來伸冤的。”
“伸冤?”
顧學政眉毛一揚:“你是說蕭寒楓是被冤枉的,兇手另有其人?”
——蕭寒楓乃是明華書院的生員,作為一州學政,管轄下的學生逞兇殺人,顧惜朝肯定會被牽扯到,稟報朝廷後。少不得會被御史們參一本,扣上“管治不力”的帽子。
所以,出了這一件事,他心情十分煩悶。覺得自己被安排來江州做學政,真是倒了十八輩子的黴運。卻先請許知府過來。準備商議些事情。恰好陳劍臣也來了,眼下聽他“伸冤”一說。便油然萌生出另外的念頭。
心思活泛,但不動聲色,只有意無意地掃了一眼巍然正坐的許知府——要知道定案的是他,陳劍臣當面說伸冤,在某種意義上講,算是打臉了。
此子果然不怕天高地厚,銳氣如芒。
陳劍臣道:“不錯。學生覺得此案另有蹊蹺。”當下將心中的懷疑,以及一些推測一五一十全部說了出來。
正好當著許知府的面,良機稍縱即逝。
顧學政聽完,陷入沉思。其實他本心裡也覺得蕭寒楓不會殺人,蕭寒楓固然長得比一般書生高大些,有力氣些,可始終還是一個秀才。
秀才殺人,不通常理。又偷眼觀察許知府,見他雖然還坐得很安穩,但臉色明顯發生了變化,有些難看。若是換個場合,只怕其當場就會發飆,指著陳劍臣鼻子大罵“豎子信口開河”了。
片刻之後,顧學政悠然道:“留仙這些話或有道理,只是大都為推斷猜測,上不得公堂;一來嘛,蕭寒楓遺失繡花鞋,你們都無法替他作證;二來嘛,昨晚案發之時,蕭寒楓又是獨自一人在外,同樣沒了人證……。”
蕭寒楓說繡花鞋遺失,無人看見,只能算片面之詞,委實做不了證供。
“大人,既然案情有疑竇,有破綻,自當再仔細審查,人命關天,豈能就此囫圇定罪?”
關鍵時刻,立場必須要堅定。這話雖然是對著顧學政說的,但明顯衝著許知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