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到20米深度。”
此時,誰也不會想到,就在海戰的三百公里之外,巨大的奧斯卡級核潛艇,已經就位了。
潛艇內,艇長蘇斯洛夫下達了命令。
上浮到20米!
潛艇的升降舵開始動作,艦艇的艇首上揚,巨大的潛艇,慢慢地向上爬升了。
在潛艇的後部,兩部巨大的螺旋槳,在慢慢地轉動著,攪動著海水,說不出的隱秘。
“深度二十米,拉平艇身。”
巨大的潛艇,不是一個人可以操作的,需要多個人共同合作,當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的進步,一些動作可以交給機器來操作,但是人同樣是必須的,他們要時刻監督著這一切。
“放衛星天線,準備接收衛星資料。”蘇斯洛夫繼續說道。
這是潛艇每天的例行作業,現在,雖然距離馬島已經很近了,他們依舊冒險上升,就是為了獲得確切的情報。
潛艇對外界的探知是很困難的,哪怕是用潛艇自己的聲吶系統,搜尋距離也很近,艇首的聲吶,搜尋距離就是幾十公里而已,而採用拖曳陣聲吶的話,會提高一個檔次,也就是上百公里而已。
但是,他們攜帶的反艦導彈,卻能輕鬆地發射到幾百公里之外去,對他們來說,發射的距離越遠,遭受打擊的可能性就越小。
比如,他們不借用外界的條件,只用自己的能力的話,那就必須靠近到一百公里的距離上去打,那麼,在他們發射完導彈之後,對方的艦載反潛機就已經起飛了,哪怕是反潛直升機,也能迅速趕上來,然後亂拳打死老師傅。
僅僅用最古老的深彈,一個勁地扔下來,他們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如果在三百公里之外發射,那安全性就能提高一個檔次了。
這就需要外界的配合。
如果是蘇聯海軍作戰,那早就有各種各樣的海上偵察機協作了,他們可以在五百公里之外發射完導彈,然後悠閒而去,導彈中距制導的任務,就交給偵察機了。
或者,交給導彈自己。
沒錯,導彈就是一個大編隊,而現在,他們也打算採用這樣的戰術而已,需要的是對方航母編隊的位置資料,這個資料,就需要透過衛星給了。
沒錯,潛艇的反艦作戰,絕對不是潛艇一個人就能搞定的,任何時候,都屬於整個體系的作戰。
指揮塔上,一個衛星天線浮標升了上去,很快就漂浮到了海面上,接著,源源不斷的資料,透過衛星傳遞下來。
“目標就在我們三百公里之外,真是良好的機會,立刻做發射的準備!”
蘇斯洛夫興奮起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
衛星傳遞過來的資料是最新的,對方的航母編隊,在馬島東部海域三百公里的位置,距離他們也是三百公里,而此時,阿根廷大批的戰機,正在準備向著他們的艦隊發起攻擊,艦隊起飛了大量的戰機迎敵,正是攻擊的好時候啊!
天賜良機!
攻擊的警報燈,在整個潛艇內部不斷地閃亮,這一刻,所有人都迅速地做發射的準備。
奧斯卡級潛艇,攜帶了24枚花崗岩導彈,這是蘇聯第三代的反艦導彈,最新式的了,完全是給美國航母兩聲定做的,現在這次攻擊,同時也是一次實戰檢驗,證實一下這種武器系統的作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