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對很多人來說,都已經是一種奢望了。
被抓的,不僅僅有男人,還有女人。
伍華德少將的小女兒,洛麗塔,也在人質之中,她同樣經歷了這可怕的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在,她的精神幾乎要崩潰了。
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回去?
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些人沒有對女人施加暴行,她和其他五六個女孩,聽到了外面的槍聲,還是瑟瑟發抖。
“轟!”就在這時,巨大的爆炸聲傳來,連腳下的地板,都開始了顫抖。
前面的大塊頭的蘭博,操作的是機槍,而在他們的後面,則是一輛裝備了無後坐力炮的越野車。
輕型越野車,照樣可以擁有強悍的火力,其中一種是機槍,另一種,就是無後坐力炮。
普通的火炮,是需要厚實的炮管才行的,這同時也導致了後坐力很大,如果普通的火炮裝到越野車上,那一開炮,就會被掀翻。
火炮的後坐力,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所以,很多人也都在研究怎麼減小火炮的後坐力。
其中的想法,就是產生反向動量,最開始的時候,是把兩顆彈尾相對的彈丸放在一根兩端開口的炮管內發射。射擊時,向前射出的是真彈頭,另一顆向後拋的是假彈丸──鉛油質的配重體,使其作用力相互抵消,從而使炮射不發生後坐。
這種方式,僅僅應用了很短的時間,之後,就改成了向後噴射氣體來抵消反作用力了。
無後坐力炮的裝填方式非常類似於傳統火炮。但是在開火時,發射藥產生的氣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從火炮的後方溢位,從而產生一個接近於推動彈丸前進動量的反向動量。這樣就使得火炮本身幾乎不產生後坐力。
這樣就使得無後坐力炮不需要常規火炮所需的後坐緩衝裝置,使無後坐力炮變得很輕便且易於使用。因此步兵也可以使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大口徑的炮彈。
由於彈道平直,所以無後坐力炮主要用於直瞄打擊裝甲目標,壓制,殲擊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戰史上曾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1950年代,無坐力炮蓬勃發展,充滿生機,各國軍隊裝備數量很大,是當時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不過,進入1970年代以後,由於裝甲技術的發展和反坦克導彈的裝備,無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漸落後。
現在,吉普車上應用的,就是美國最常見的M40&nm 無後坐力炮,是美國奧特伕力特兵工廠製造的一種反坦克無坐力炮,在 70 年代一直是美國陸軍營級制式反坦克武器。
現在,後面的一名炮手,快速地瞄準,裝填,在這輛吉普車還在向前開動的同時,他就拉動了發射手柄。
“轟!”
和普通的炮不同,這種炮的炮手,不能站在炮的後面,必須是側面。此時,就在前面的炮彈飛出的瞬間,熾熱的火焰,從尾部噴射出來。
這一點,和火箭筒有些像,噴射出來的火焰,在後面構成了一個危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