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反艦導彈,都是亞音速的,比如常見的美國人的魚叉系列,法國人的飛魚系列,以及國產的C801系列,這些都是亞音速。
亞音速的導彈,主要是控制簡單,技術成熟,而蘇聯人,卻一直都喜歡高速度,蘇聯人搞出來的導彈,很多都是超音速的。
超音速導彈,比如以3馬赫的速度飛行,那就需要它的控制系統的反應時間,比亞音速導彈快三倍才行,這對它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技術上有很大的難度,同時,適應超音速導彈的發動機也很特別,它需要使用衝壓發動機。
除此之外,如果超音速導彈在末段,還要進行蛇形機動的話,那就需要它更高的控制能力了。
一般來說,當導彈飛到末段的時候,面對著對方的攔截,也是最嚴峻的,各種小口徑的速射炮,各種近程導彈,都會進行前仆後繼的攔截,哪怕就是艦上的水手,恐怕也會拿出自動步槍來射擊,畢竟,這已經是最後的攔截了,一旦失敗,肯定會被幹掉。
所以,導彈在最後,會進行復雜的曲線飛行,就是蛇形機動,這樣的動作,更需要制導系統的反應了。
雖然超音速導彈擁有這麼多的技術難度,但是,蘇聯人還是喜歡這種導彈,就是因為速度越快,越難以被攔截!
米格25為何很難被攔截?就是因為它速度快,反艦導彈想要不被攔截,也需要速度快!
當年,在蘇聯解體之後,原來的加盟共和國處境艱難,所以,美國有機會進口了幾枚日炙導彈,進行測試,而測試的結果,是讓他們很難堪的,九十年代的美國海軍,也無法有效地攔截這種導彈。
當然,日炙導彈的射程很近,在它沒有開火之前,就已經被美國人的航母編隊先給擊沉了,攜帶它的軍艦,在戰爭的時候,就不可能衝到一百公里的距離上的,美國人的防禦圈,至少有三百海里。
而現在,KH22導彈,尾部拖著衝壓發動機燃燒的淡紫色的尾焰,瀟灑地從韃靼人的攔截中飛速越過,它在向著芝加哥號,猛烈地撲過來!
此時,就是不用雷達,哪怕是用肉眼,也能夠捕捉到這枚飛來的導彈!
那巨大的彈體,那尾部燃燒的火苗,那後面拖著的濃煙,簡直就是一枚專門獵殺軍艦的殺手!
此時,它還在繼續加速之中,衝壓發動機不斷地鼓入空氣,高速下的空氣,直接就被壓縮了,進入燃燒室,在燃燒室中,燃料噴入,產生推力,推動著這枚導彈,快速地向著這邊飛來,速度已經衝刺到了最可怕的六馬赫!
“左滿舵!”在這一瞬間,艦長只來得及下達這最後一道命令。
躲避敵方導彈的最後一個辦法,就是改變自己的航路。
如果是天空中的戰機,因為機動效能高,所以先迎頭對飛,然後突然大過載機動,是能避開的,但是,萬噸級的軍艦,慣性相當大,機動性是相當差的。
能避開嗎?
沒有人知道。
執勤的水手,在聽到了艦長的命令之後,立刻將自己前面的舵輪打死,尾部的舵面動作,嘩啦啦地推動海水向左,海水被推到了左邊,就給了船尾向右的力,船尾向右,船頭自然就向左了。
以32節航速狂飆的芝加哥號,就開始轉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