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動機效能有限的情況,想要達到高速的目的,就必須要採用細長機身的方案,透過減小飛行阻力來達到一個較快的飛行速度,雖然比不上米格25的3馬赫,它也能飈到2.5馬赫,相比大多數飛機的最大速度2馬赫,它已經算是很快的了,也是截擊機的必須指標。
華夏的殲八幾乎也是同樣的思路,照顧了速度,但是格鬥能力很差,當然它的作戰目標本來就是入侵的轟炸機,能夠快速起飛攔截,才是最主要的。
機翼下面,掛載的是兩枚R98導彈和兩枚R60導彈,標準的攔截掛載。
在奧西波維奇上尉的後面,另一架僚機幾乎是同時起飛的,兩架截擊機的尾部冒出熾熱的尾焰,在地勤人員的注視下,消失在了漆黑的夜空中。
在自動化的防空截擊系統裡,這兩架截擊機正在前往預定的航路上。
這情景,看起來有些熟悉,奧西波維奇上尉想起了在摩爾曼斯克發生的一件事,己方的一架蘇15戰機,判明瞭一架入侵目標為美國空軍的偵察機,然後進行了攻擊,發射了數枚導彈,結果居然被對方躲過去了!
後來最終證實,其實那天攔截的,是一架大韓航空的客機。
這次事件,並沒有被大肆宣揚,一方面,因為大韓航空怕影響聲譽,如果知道他們的客機居然飛錯了航路,飛到蘇聯人的戰略要地上去了,差點被擊落,這以後誰還敢坐大韓航空的飛機?
另一方面,則是蘇聯人居然向客機開火了,為了避免在國際上被聲討,蘇聯人也就選擇了默不作聲,哪怕是有一些當事人披露出來,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
而現在,這次己方前去攔截,會是美國人的偵察機嗎?還會是迷航的客機?
這些想法,在奧西波維奇上尉的腦子裡突然就出現了,他使勁地搖搖頭,不行,在執行任務期間,開小差是極其錯誤的。
自己是蘇維埃的軍人,自己守護蘇維埃的領空,自己只要聽上級的命令就行了,如果對方損害了蘇維埃的利益,就算是客機,也要擊落它!
穩定了思緒,奧西波維奇上尉看了看自己的右邊,僚機就在他的一側,此時,兩人都開著航行燈,夜間飛行,如果不開航行燈的話,兩人要麼會相撞,要麼可能會飛丟了。
撥動自己面前的開關,預熱雷達,奧西波維奇上尉有條不紊地做著攔截前的準備工作。
美國人要偵查,應該派黑鳥過來吧?要是來的是那種飛機,自己的戰機根本就沒有攔截的能力,現在,目標慢吞吞的速度,和客機很相似啊?
不知為何,他再次想起這些來。
真奇怪,今天是怎麼回事?
奧西波維奇上尉盡力地收回自己的思緒,看著前面的雷達,雖然地面引導很可靠,但是,能從自己的雷達上發現目標,那當然就更好了。
儘管蘇維埃的電子系統看起來很落後,但是,靠著強大的整合能力,蘇維埃還是在截擊機上配備了足夠的裝置,比如,蘇15除了自己的雷達之外,還擁有一套Vozdukh1M資料鏈路和SAU58(sistema&naticeniya,自動控制系統)。
靠著這套系統,可以實現什麼功能?飛行員只需要駕駛好自己的飛機就行了,所有的攔截行動,都由自動化系統來進行!飛行員就是一個司機,負責把導彈送到指定的位置,進行完全自動的“擴音”攔截。
很快,奧西波維奇上尉的雷達螢幕上就出現了一個影子,他已經截獲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