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名門(直叫人熱血沸騰)> 卷九 國亂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步連環(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九 國亂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步連環(下) (2 / 2)

河北道之戰結束,張煥名利雙收,而他裴家不但失去了軍隊,也失去了絕大部分莊園,他們裴家曾經擁有數十萬頃土地,現在只剩下鄴郡附近的三個田莊僅一萬頃土地。

不僅是軍隊和土地,裴佑對裴家內部地控制也不象裴俊那樣能說一不二,最典型之事就是他無法平息裴家地家主之爭,他現在只是代家主,並再三在族中宣告他不會因此強佔家主之位。就算是這樣,依然有很多同輩族人不買他的帳,比如現任中書侍郎裴伽就是他最大地反對者,現在裴家局勢平靜只是因為裴瑩居中調停而暫時擱置了爭議罷了,一旦裴明遠歸國,此事必將再起波瀾。

馬車裡,裴佑微微嘆了口氣。算起來裴明遠出使大食已經快半年,也該到歸國的時候了。不知他歸國後聽到父親的死訊,又會怎樣對待他的兄長。

家族的內亂讓裴佑深感疲憊。現在唯一能寄予希望的就是裴家最大的*山裴瑩了,但願她能理清裴家地紛亂,使裴家能在未來的大唐中立有一席之地。

“老爺,到了!”馬車伕地稟報聲打斷了他的沉思,他連忙掀開車簾。車窗外,一座宏大地府第呈現在他的面前,這裡就是大唐首席元老郭子儀的汾陽王府。

馬車緩緩停下,裴佑低頭從車門裡下來,拾襟快步上了臺階。他取出一張名刺遞給門房道:“請轉告太尉,裴佑來訪。”

門房不敢怠慢,告一聲罪便飛奔跑去內府稟報,片刻,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府內傳來,側門吱嘎一聲開了,只見郭子儀的兒子郭曙出來迎接,郭子儀共有六個兒子,長子已在前年病逝。其餘几子都在各地為官。只有六子郭曙留在身邊,郭曙今年近三十歲。沒有出仕,在家負責打理郭家地田產和店鋪,但他卻有個上輕車都尉的正四品勳官,按後世的話說,也算是個棄政從商的太子黨人。

郭曙見裴佑等候在問外,連忙上前躬身長施一禮道:“小侄不知世叔大駕光臨,迎接來遲,萬望恕罪!”

裴佑笑了笑便道:“你父親可在府中?”

“父親一早就出去散步,尚未回來,要不裴世叔進來稍等片刻,我這就派人去找。”

“這裴佑有些猶豫,他在考慮要不要先回朝房,中午再來尋郭子儀,畢竟張煥離京前指明要他來主持朝政執行。

就在這時,裴佑的身後傳來一陣豪爽地笑聲,“裴相國應該在大明宮主持政局才對,怎麼會來老夫的蝸居?”

裴佑急忙回頭,果然是郭子儀站在他身後,他穿一身極為尋常的青色長袍,頭戴紗帽,鬚髮皆已花白,儘管他已經八十餘歲,但眼光銳利,中氣依舊十足,他每天早晨都要出門散步一個時辰,去茶館裡喝茶聊天,吃罷早飯才回府。

裴佑連忙拱手笑道:“我受監國之託制定契丹策略,有些事情拿不定,特來請教太尉。”

“以裴相國之才,還有什麼事情會拿不定?”郭子儀笑著向府裡一擺手道:“裴相國請!”

“太尉請!”

裴佑隨郭子儀進了他的書房坐下,一名侍妾進來給他們獻了香茶和糕點,郭子儀端起茶碗吮了一口茶,這才徐徐問道:“河北大捷我也已聽聞,五萬契丹主力被我唐軍全殲,連契丹王也被活捉,現在契丹人已經是一隻待宰羔羊,不知監國準備怎樣處置契丹人?”

“效仿當年處置突厥人,將契丹人打散與我漢人混居。”

郭子儀輕輕捋著鬍鬚沉思片刻道:“這樣甚好,安史之亂時我與契丹人打過仗,他們最善變,今天投降了明天又反叛,難以歸心,索性將他們滅族倒也不留後患,既然方略已定,不知裴相國找我還有什麼事?”

裴佑微微欠身笑道:“將契丹人打散南遷已是定局,但將他們遷往何處我卻拿不定主意,所以特來向太尉請教,以為將他們安置在何處最為妥當?”

郭子儀迅速瞥了裴佑一眼,自己既不是控制大唐一方江山的地方諸侯,也不是為政多年的退仕老相國,這種事為何要來問自己?應該去問戶部索要戶籍資料或者問兵部要大唐各地地圖才是解惑之道,居然來問自己,豈不是有些笑話了,裴佑一個門不對戶的問題忽然引起了郭子儀的疑心,他立刻意識到,裴佑找自己應該是另有所圖才是。

“老夫一直生活在長安,對我大唐各地的瞭解還停留在二十年前地情景,恐怕對裴相國地疑問愛莫能助了。”郭子儀不冷不熱地回答了一句,他又端起茶慢慢地品嚐,等待裴佑後面的話題。

果然,裴佑對郭子儀地愛莫能助也並不在意,他淡淡一笑道:“既然太尉幫不上忙,那我就不強人所難了。”

話題一轉,裴佑又誠懇地問道:“太尉是四朝元老,歷經我大唐數十年風雲,尤其對安祿山之禍知之甚深,對我大唐興衰可謂高瞻遠矚,現在大唐又處於命運十字路前,不知太尉以為我大唐該路走何方?”

“路走何方?”郭子儀已經明白裴佑的真正來意了,他是要請自己出山,擁立張煥登基。

郭子儀和段秀實一樣是皇權的維護者,但和段秀實不同的是,郭子儀並不在乎帝王的血統純正,在他看來最重要是能否有一個強勢君主,當年安祿山叛亂的爆發,他一直就認為是強勢君王的缺位所造成,李隆基長期養虎為患,直接導致了安祿山坐大,同樣,這些年無論是朱的蜀中之亂還是崔慶功的中原之亂,或是其他地方軍閥的叛亂都是由於大唐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而世家朝政的一盤散沙更形成不了中央朝廷的凝聚力。

從這一點上說,郭子儀是極其盼望大唐能出現一箇中興之主,他原本最寄希望於太子李豫,李豫在長期平定安史之亂中贏得了軍方將領的一致擁戴,他郭子儀也是積極的擁護者,只可惜豫太子英年早逝,使大唐走上了岔道,現在,他的兒子又再度捲土重來,郭子儀怎麼能不砰然心動,況且還有馬、白光遠、辛雲京、荔非元禮等一幫老部下全力支援張煥,無論於公於私他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只是郭子儀為人十分謹慎,在事情沒有完全明確之前,他絕不會輕易表態,所以對裴佑的問題他遲遲沉思不語。

裴佑從郭子儀的眼睛裡已經看到了希望,他立刻站起身向郭子儀深深施一禮道:“我今日所言,我想太尉應該明白,太尉是我大唐的定鼎之臣,威望崇高,只希望到了那一天,太尉能夠挺身而出,為我大唐重新走向強盛盡一分力量。”

為我大唐重新走向強盛。郭子儀低低唸了幾遍,他的眼睛裡忽然流露出了異樣的光彩,一種久違的赤子之火在他胸中重新燃起,他也剋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鄭重地點了點頭,“好!我答應你,到了那一天我定會挺身而出!”

(榜上競爭強勁,懇請諸君月票支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