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名門(直叫人熱血沸騰)> 卷七 入朝 第二百五十章 我的條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七 入朝 第二百五十章 我的條件 (2 / 2)

張煥精神一振。他立刻放下了西域的思路,命道:“快將裴侍郎請到我書房裡來。”

張煥今天哪裡也沒有去。就是為了等他,他知道裴俊必然要和自己談判,片刻,裴佑在管家的引導下來到了張煥的書房,一進門他便呵呵笑道:“賢侄的新府邸果然不錯,連老夫也羨慕不已啊!”

“裴二叔取笑了,一座百年舊府,不值一談。”張煥連忙笑著將裴佑請進來坐下,隨即兩名丫鬟進來,奉上了熱騰騰的香茶,裴佑呷了一口熱茶,又笑道:“你可別小看這個府邸,它可是位於長安的九五之位上,當年張就因為它可沒有少受人彈劾,連裴相現在地府邸,也就是當年楊國宗的府邸,也不得不向南移了不少位置,太后卻把它賞給了你,如此恩典,你可要記住了。”

張煥恍然,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我才疏學淺,這些都不知道,難怪太后總問我住得如何?原來這座宅子竟有這麼深的背景。”

裴佑搖了搖頭,淡淡一笑道:“其實你也不是什麼才疏學淺,當年你在太原北都書院求學時,我聽說可是年年第一,只可惜崔慶功之子冒功一案讓你沒有機會參加科舉,真正的才疏學淺者應該是你彈劾地科舉作弊者裴明典才對。”

三言兩語裴佑便繞到了正題上,兩人都沉默了,房間裡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良久,張煥笑了笑道:“裴二叔可是希望我撤回彈劾?”

“不!不!不!你誤會我的意思了。”裴佑連聲否認,他鄭重地對張煥道:“我這次來是受你岳父,也就是裴相國地委託和你談一談此事,另外,我個人也希望你與裴相之間公事歸公事、私情歸私情,千萬別因政見不合傷了翁婿之情。”

“好!”張煥點了點頭,爽快地說道:“我也不喜歡繞彎子,那裴相國在這件事上是什麼態度,請裴二叔明言!”

裴佑沉吟一下,便道:“裴明典科舉作弊是真,但裴伊和此事確實沒有關係,當時地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元載,是他點了裴明典的進士,應負有失察之責,相國的初步意見是革去裴明典靈臺郎一職,永不再用,元載負失察之責,貶為九江郡司馬,不知賢侄以為如何?”

張煥不禁暗暗冷笑一聲,事情果然如他所料,裴俊舍卒保帥,巧妙地將矛盾轉移了,雖然結果有點委屈元載,將來有機會再用他吧,關鍵是自己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他也不希望將事情鬧大,張煥微微一笑道:“難得裴相國不徇私情,我完全同意他的決策。”

裴明典作弊案只不過是張、裴之爭的引子罷了,所以,張煥地態度完全在裴佑地意料之中。他來找張煥也並非真是為了談此事,既然雙方都心知肚明,裴佑地話便慢慢地向今天地主題靠攏了。

“現在朝中的亂局許多人都說是裴相架空中書省導致,其實不然,主要是稅賦銳減、民生凋敝所致,大的不提,就拿長安米價來說,鬥米二百八十錢,可前年才是鬥米六十錢。翻了近五翻,長安百姓苦不堪言,但要溯其根源,首先就是崔家之變,導致崔慶功南下佔據江淮,阻礙了江淮錢糧入京;其次是蜀中朱長期推行暴政,致使蜀中百姓民不聊生,一方面大量難民逃入關中,增加朝廷負擔,另一方面也使朝廷失去了蜀中的稅賦之源,雖然賢侄已將朱趕出巴蜀。令朝中上下鼓舞,但要恢復從前景況,尚須時日啊!”

想到朝廷的窘況,做了多年戶部侍郎的裴佑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道:“雖然太倉內還有一點存米。但最多也只能撐到明年一月中旬,此後恰逢青黃不接,那時真的不知該怎麼辦了。賢侄說說看。哪裡還有糧食可供濟長安?”

裴佑的意思張煥明白,無非就是希望他拿出糧食來,張煥卻裝糊塗地笑道:“那朝廷為何不從河東調糧?或者從中原和襄陽一帶調糧呢?”

裴佑目光黯然,他搖了搖頭道:“賢侄有所不知,這三年河北年年大旱,河東地糧食都調到河北救濟去了,可禍不單行。今年河東也遭遇了旱災。三個月未下一滴雨,在六月時河東最富庶的十七個郡又爆發了蝗災。損失慘重,不說接濟河北,連自身也難保了;中原被李懷光所佔,他名義上服從朝廷,實際上也和崔慶功、朱一樣,割據一方,不僅不交錢糧,還要問朝廷伸手;至於襄陽那邊,有個李希烈橫行一方,王昂也是無可奈何。”

說到這裡,憂心忡忡的裴佑再也無心和張煥打啞謎了,他焦急地說道:“現在舉國上下,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隴右了,隴右歷來富庶,賢侄又治理有方,這幾年年年大熟,聽說官庫存糧已近千萬石,裴相國希望賢侄能替朝廷分憂一二,不僅百官感激,長安的百萬民眾也會牢記隴右張使君的恩德。”

裴佑的高帽似乎沒有起什麼作用,只見張煥眉頭一皺道:“這些年隴右是存了一點糧食不錯,但上月在蜀中賑民就用去了二百萬石,還要西征河西,得保證軍糧,還有常平倉儲糧,說起來那點糧食也僅僅是正好,實在沒有多餘糧食,張煥恐怕愛莫能助了。”

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個條件問題,此時張煥已經完全明白了裴俊的用意,他並不想改變架空中書省的現狀,也不想放棄獨攬大權,可是他準備對自己讓步,卻有點心不甘,便想讓自己解決長安的糧食危機。

事實上,長安缺糧地境況張煥早在隴右時便一清二楚,關中本身富庶,但很大一部分土地都被宗室和權貴所佔,而他們並不繳稅,同時關中人口眾多,糧食消耗巨大,這兩個原因導致長安每年都需要從外地大量調入糧食,尤其是盛產糧食的江淮地區,但自從崔慶功佔領淮北後,大肆擴軍,不僅使可供進京的糧食大大減少,而且漕運開始運送不暢,尤其今年他索性斷了漕運,直接引發了長安的糧食危機,朝廷不得已答應了崔慶功所有地條件,包括封他為汝陽郡王,並引他入閣。

但長安的糧食危機卻使目光高遠的張煥看到了藏在其中地巨大利益,在他進京之前,他與胡惟庸等幾個核心成員便已經開會決定,以隴右糧食供濟長安,一方面是邀取民心,從朝廷中得到更大地權力,但更重要的卻是可以由此掌握朝廷的經濟命脈。

這時,裴佑當然知道張煥是在等待裴俊開出的條件,他急忙道:“我臨來前,裴相國讓我轉告賢侄,大唐現在處於非常時期,在處理完崔慶功、朱等割據勢力之前,不宜對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大的變動,但以賢侄的實力,僅僅做一個門下侍郎,確實有些不公,正好按照慣例,在新年朝會前要進行一次人事調動,裴相國便讓我問一問,不知賢侄自己可有什麼想法?”

張煥見裴佑將話說得如此露白,知道時機已經到了,便口氣一轉笑道:“對朝廷沒有貢獻,哪能提什麼個人想法,我剛才又算了算,雖然隴右官庫中糧食無多,但隴右民間也頗為殷實,我想收購二三百萬石糧食給朝廷解燃眉之急還是能辦到,這就算是我感謝朝廷能將我與崔慶功、朱之流區分開來,至於個人地想法麼?倒是也有那麼一點點。”

說到這裡,張煥伸出了三個指頭,徐徐道:“第一、我希望朝廷正式下詔,命我為徵西大元帥,收復河西、安西故地;第二、前禮部尚書張破天曾有功於朝廷,現在他賦閒在家,我希望朝廷能再次啟用他,比如替代我地門下侍郎;至於第三點

張煥忽然壓低了聲音對裴佑道:“請轉告我的岳父大人,我可以每年送二百萬石糧食給他減輕壓力,也可以幫助他滅了朱,但是,我地條件是要兵部歸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