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剛剛開始不久,兩軍尚未進混戰,對面的冀州軍放倒旗幟,退出戰場。
楊、尹兩人的軍隊為之歡欣鼓舞,但是這一招沒能令賀榮人潰散,反而引發大怒,無數賀榮騎兵湧入戰場。
退出戰場的冀州軍並沒有真正“倒戈”,他們列陣自保,遠遠地觀戰,似乎並不打算幫助尹甫進攻賀榮人。
戰事進行了將近一個時辰,形勢沒有發生改變,楊猛軍已經無兵可增,連他自己也將親自參戰。
尹甫自然不能旁觀,扭頭向徐礎道:“金聖女什麼時候……算了,專行己路,莫問他人,徐先生,咱們上路吧。”
徐礎點頭,看一眼天,“按照約定,金聖女午時可到。”
金聖女趕到之後也只是虛張聲勢,尹甫不能當眾戳破,笑了笑,說句“甚好”,催馬前行,衛兵步行圍護。
徐礎與張釋清騎馬跟在尹甫身後,五六百人當中,只有十餘人擁有坐騎,走得不快。
行進途中,尹甫又望一眼遠方,仍未見到冀州軍參戰。
無論事先準備得有多充分,無論將領們安排得有多細緻,一旦進入戰場,總是逐漸陷入混亂。
這支降世軍身經百戰,經過曹神洗等人的改造,已經大為改觀,尹甫率領的冀州軍更是訓練有素,但是在賀榮騎兵的來回衝擊之下,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切割與包圍,士兵們大多數時候以盾護頭,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形,只知道跟著前面的人時停時走,不敢落後半步。
尹甫乃是文臣,參戰只為鼓舞士氣,雖進入戰場,但是離戰鬥發生的地方保持一定距離,眾多衛兵嚴密地將他護住。
張釋清有些焦躁,小聲向徐礎道:“咱們一定要跟在後面嗎?”
“兩軍交戰不同於比武,需留有餘力。”
“讓別人做‘餘力’,咱們去參戰吧。那支在賀榮人中間穿來穿去的騎兵隊伍,是不是唐將軍?原來他真的不是吹牛!”
唐為天率領的騎兵雖少,卻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逼迫大量賀榮騎兵陷入近距混戰,失去騎射的最大優勢。
但是數量畢竟太少,每一次奔襲都會損失數十人,照此下去,不等整場戰鬥結束,騎兵先會全軍覆沒。
徐礎不停地抬頭看天、扭頭回望。
張釋清注意到他的行為,道:“金聖女說來肯定會來,但是……尹大人說得對,但行己路,莫問他人。”
徐礎笑了笑,不再觀望,直到身後傳來陣陣鼓聲。
所有聽到鼓聲的人,都抽空回望一眼。
遠處真的出現一支軍隊,而且騎兵居多,許多人認出降世王的旗幟——新王年幼,這面旗幟如今暫歸金聖女使用。
戰場上響起歡呼聲,聲音又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尤其是敵軍的關注。
“有用!真的有用!”張釋清興奮地大叫,指著遠方,“賀榮人在退。”
的確有一部賀榮騎兵退出戰場,但是沒有持續太久,賀榮人派出更多兵力,將逃跑者攆回戰場。
剛剛取得的一點優勢轉眼就已消失,張釋清大失所望,但是沒說什麼,四周的步兵看得不遠,正受到極大的鼓舞,加快行進速度,嘴裡叫喊著,給前方的人助威,自己也急於參加戰鬥。
戰線越抻越長,尹甫也離敵軍越來越近,他拔出刀,跟年輕的兵卒一樣高聲叫喊。
剛一接近賀榮騎兵的射程,就有衛兵提醒騎馬的人下來步行,以免成為目標,尹甫下馬之後向徐礎大聲道:“終歸有用,冀州軍參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