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穿戰術!
正是騎兵賴以成名,最為得意的戰術!
也是強軍勁旅對付弱者,最為效率的戰術!
在勢不可擋的先鋒後,更是一面面飄舞的戰旗,引導著步兵挺進。
若論騎兵,七國中其實是以趙最為強,而步兵野戰,秦人則是公認的舉世無敵。
現在,趙軍連秦人的騎兵都沒攔住,更妄論那龐大的步兵方陣,就象是一個個碩大的鐵塊,以無與倫比的磅礴之力衝擊碾壓過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遠處的山坡上,顧承的化身負手而立,觀看這場巔峰對決。
知兵者,達於道,兵家之道在諸子百家中,是頗為特殊的。
它的流傳最廣,歷代的沙場將領,都能稱為兵家,但那麼大的基數,真正能攀至巔峰的,卻是寥寥無幾。
即便連戰國四大名將,都不能。
“兵家歸納起來,也就十個字——知兵!料人!固國之道!”
“王翦在知兵、料人之上,已至巔峰,固國卻略遜,李牧則是知兵固國,料人欠缺。”
顧承縱觀全域性,一股鋒銳絕倫的光芒於眼中流轉,正與厚德載物的農家風格相反,默默體悟。
在此過程中,化身原本蒼老的面容變得越來越年輕,手中更是開始現出一柄人道聖劍,一面記載農耕畜養之術,一面記載四海一統之策。
聖皇軒轅!掌兵戈殺伐之道!
當三皇至尊道結合諸子百家大道,生出嶄新的變化,秦趙兩軍也廝殺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王翦和李牧已是毫無保留,兩人乃至兩國的風格差異,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李牧與趙軍的戰法,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尖刀,總是沿著對方的弱點下刀,透過剝離分割,孤立削弱,不斷將敵人的軍勢解離,最終得勝。
反觀王翦與秦軍的戰法,則是一柄厚重的大斧,用強悍的力量,無畏的勇氣來衝撞擊砸,無論多麼華麗的變化,一斧掄下,地動山搖,全都給劈碎了,砍爛了,殺個乾乾淨淨。
兩方並無絕對的高下可言,但當人數、氣魄乃至實力優勢,全部都歸於大秦一方時,便是大巧若拙,無堅不摧。
趙軍退。
趙軍又退。
趙軍再退。
李牧用兵如神,這般接連後退,都沒有亂了陣形,可他已經體會到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
一支強軍和一支弱旅間的差距,最大的表現,就在於軍隊執行命令時的反應與力度。
他和王翦同時下達命令,秦趙的差距,就展露無遺。
趙國計程車兵剛剛接受命令,軍陣變化,秦軍戰鼓擂響,兵海湧動,已經進入了下一步的針對。
如是再三,當趙軍後撤十里,駭然發現,後軍處也出現了秦兵。
若從高空俯瞰,便可發現,整支秦軍猶如包餃子般,將趙軍團團圍住,從各個方向,發起狂暴凜冽的衝擊。
“莫非是……”
“又一個長平?”
當一幕幕血花紛舞的景象印入眼前,前後左右,四面八方都看不到一處出路,趙國將領的心中,一片冰涼。
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櫓。
歷史重現?
這一刻,顧承揮手,兩封書信化作流光破空,分別落入王翦與李牧的手中。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