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大敗我秦軍主力,昌平君昌文君向東南敗退?”
王翦猛然站起,看著披頭散髮,滿身血汙的門客。
相比起白起、廉頗、李牧,這位戰國四大名將中最後成名的王翦,是標準的西陲大漢,身材魁梧威猛,氣勢昂然,此時不怒自威的虎目中,透出動容之色。
“稟告將軍!李牧先使人詐降,分我兵力,再攻佔高地,以火箭燒營,屯留趙軍持炬夾擊,他親自率領兩萬騎兵阻截我軍後路,是昌平君大人領著親衛死命斷後,才不至於讓我大軍徹底潰敗!”
“原來如此!”
王翦恨聲,親手將門客扶起:“你安心去養傷,我必出兵援救!”
“多謝將軍!”
門客一瘸一拐地去了,王翦轉身,之前的詫異統統收起,沉聲道:“我們低估了李牧!”
一直旁觀的王賁也開口道:“昌平君亦不是等閒之輩,本以為至少能跟李牧過上幾招,沒想到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
他是王翦之子,從小耳濡目染,深得用兵之道,此時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父親,我們必須馳援,保我大秦主力不失!”
秦國固然強盛,二十萬秦軍的主力部隊也損失不起,否則那不僅是傷筋動骨,河西之地都有淪陷的危險。
齊國和魏國都用事實證明,一個強國的隕落,有多麼的迅速和突然。
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李牧正等著我們去救,此戰難勝,以我之力,也只能減低損失!”
王翦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劍柄,緩緩地道:“相國派了一個門客隨軍,你可有了解?”
王賁道:“此人名叫李斯,拜師儒家荀夫子,走的卻是法家之道,入我大秦,投在呂相門下,頗有才華,呂相此次將他派來,恐怕也有考校之意!”
王翦道:“將他招來!”
……
……
“李斯見過將軍!護軍都尉!”
不多時,李斯走入將軍府內,躬身一禮。
“毋須多禮!”
王翦擺了擺手,開門見山:“荀夫子乃當世大儒,閣下年紀輕輕,就能出師,必有驚人技藝,此次有一事,還需勞煩閣下!”
李斯精神大振,立刻道:“將軍但有吩咐,李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王翦頷首:“你入邯鄲,將李牧戰績誇大,傳於趙王寵臣郭開韓倉耳中,藉此兩人,離間君臣關係,調回李牧!”
“將軍妙計!”
李斯眼中光芒一閃,起身道:“斯定不辱使命!”
細節商議後,李斯告退,王賁目送他的背影消失,沉聲道:“父親,此計恐怕不成!”
此時的趙王,雖然寵信讒臣,卻有理智可言,而歷史上下令陣前換將,殺死李牧的,是下一任趙王,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昏君,愚不可及。
所以李牧大勝,趙王必然大喜,此時郭開韓倉即便想要挑撥離間,也得掂量掂量,更別提臨時換將。
“是不成,所以才要呂相的門客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