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王上也不至於因此事對李牧如何……”
郭開想了想,還是搖頭。
他很瞭解趙王。
趙王貪圖享樂,自私自利,容不得別人半點忤逆,所以聽不下忠言逆耳,但他心中還是分得清是非好壞,沒庸碌到完全黑白顛倒的地步。
“所以這只是第一步。”
顧承道“緊接著,你就可勸趙王迎回廉頗了。”
郭開不解“這又是何意?王上最不喜廉頗啊!”
趙王的逆鱗,正是廉頗。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剛剛登基時,為了用最快速度掌控大權,將廉頗兵權剝奪,引發老臣的不滿,內部動盪,被外界嘲笑為昏君。
越是如此,趙王越是剛愎自用,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直到後來趙國屢戰屢敗,迫於壓力,才派出使者,去魏國想要請回廉頗。
廉頗一怒之下反出趙國,其實還是心憂故國,希望回趙效力,於是乎故意在使者面前顯露本事,飯鬥米,肉十斤,再披甲上馬,以示寶刀未老。
辛棄疾有句詩,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典故就是出自於此。
誰知那趙使被郭開買通,回報時是這麼說的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廉頗飯量還是可以的,但坐一會就拉了三次屎。
其實細細一分析,就知道是汙衊之言,避實就虛,前後矛盾,但趙王順水推舟,表示廉頗老了,無法再用,可謂皆大歡喜,郭開揣摩上意的能耐可見一斑。
現在郭開反倒諫言讓廉頗回來,一會兒奸,一會兒忠的,到底要怎樣?
顧承又問“你覺得,李牧會同意趙王此時召回廉頗麼?”
郭開並未貶低對手“李牧昔日得廉頗看重,方有此成就,自然會同意。”
“錯!李牧不會!”
顧承搖頭“因為信陵君新死。”
郭開一怔“是了,魏王連信陵君都容不下,廉頗投奔魏國後,也一直受到猜忌,根本得不到軍權,如果此刻大王讓廉頗回國,魏王疑心病發,甚至會痛下殺手。”
“妙啊!有些事情,王上做得,臣子卻做不得!”
樂乘臉上也露出了興奮之色“一旦李牧提出不讓廉頗歸國,大王可不會認為他是為了保護廉頗,定然是覺得李牧要控制兵權,說一不二,有了前面的嫌隙猜疑,李牧亡矣!”
“公子智謀無雙,果然是上上之策!”
郭開迫不及待地起身,拱手一禮“多謝了!”
目送郭開樂乘興沖沖地離開,端木蓉臉色難看地道“公子,即便是敵國,讓這兩個奸佞害了李牧將軍,我實在看不下去……”
“放心,李牧大敗匈奴,值得我等敬重,百戰英雄,更不該死於小人之手!”
想想李牧歷史上悽慘的下場,顧承也覺得可惜,微笑道“郭開樂乘犯了一個錯誤。”
一直默不作聲的焰靈姬眨了眨眼“什麼錯誤?”
“他們低估了李牧。”
戰國四大名將,各有風格。
白起狠辣奇詭,廉頗穩重深沉,李牧高深難測,王翦最知進退。
若論陰險歹毒,李牧確實不及郭開樂乘這種讒臣,但他如今不是將在外,也無強秦外敵壓境,郭開樂乘以為能憑藉一兩個陰謀詭計,就能輕易扳倒李牧,實在是小覷了這位高深難測的名將。
所以上上之策,遇到李牧,也會變成下下之策。
空桑明白了“一旦郭開樂乘拿不下李牧,之前廉頗被換的舊怨也會爆發,便是趙國文武對立,國力大損之時!”
顧承頷首道“招甘羅來,讓他十日後,持旄節上殿,將秦趙同盟,共克燕國的出使任務完成。”
端木蓉道“公子不上殿嗎?”
顧承再度捧起趙武靈王的短長之篇,悠然道“待我入宮時,就不是向趙王行禮,而是那趙王跪在腳下,連帶著整個國家,一起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