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降將,擠走了德高望重的廉頗,在軍中根本不受待見,全靠手腕狠辣,大肆清除異己,安插親信,來穩固地位。
李牧雖然是沙場名將,但論及陰謀詭計,不擇手段,哪裡是郭開與樂乘的對手,再加上趙王都是站在佞臣一邊的,自然大權旁落,堂堂大敗匈奴的猛將,被派出去迎接秦國使團,實在憋屈。
可如果讓李牧重新帶兵,那形勢又再不同,樂乘至今仍對那時廉頗率兵來攻,怒髮衝冠的模樣猶記於心,是再也不想體會第二次了。
“樂乘將軍莫慌,這一切都是臆測,不是還沒發生麼?”
顧承見了,聲音柔和,安慰道:“郭大夫得趙王信任,所言豈會無用,定不會讓李牧重新掌權,打壓你們,清了君側的。”
“信陵君剛剛慘死,魏就遭滅國之危……”
郭開搖頭,臉色同樣蒼白:“大王見了,哪還會聽我的?”
且不說當年長平之戰,趙國以趙括取代廉頗,事後悔不當初,此次信陵君一死,魏就要亡國,各國君主也會引以為鑑。
雖然這個時候,六國君王都很昏庸,但不要將他們當成傻子。
好比如今的趙王,權謀手段也是了得,一登基就將大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為什麼換下廉頗?還不是因為廉頗在朝野之中,威望太高,不易掌控。
講白了,這些君王就跟漢靈帝一樣,玩權術是一等一的厲害,但對於國家的治理就不在行了,只在乎自己收攏權力,不顧大局。
如靈帝在位時,尚且能維持局面,卻留下一個爛攤子,等到子嗣登基,就是亡國的下場。
魏國前車之鑑擺著,趙王不想亡國,就得重用李牧。
李牧重掌兵權,樂乘必倒,缺了這軍中支撐,如果再有忠臣不斷諫言,郭開也完了。
“怎會如此?”
這一刻,郭開只覺得天旋地轉。
他這些年日日夜夜期盼著信陵君去死,沒想到信陵君真被讒言害死了,反倒大大有害。
“哦!那當我沒說……”
顧承聳聳肩,瀟灑轉身:“告辭!”
“公子且慢!”
郭開急趕幾步,猛然抓住顧承衣袖:“不可如此啊!”
“郭開大夫莫慌,這一切都是臆測,不是還沒發生麼?”
顧承毫不客氣地掙開袖子,卻也回過身來:“說不定魏國大發神威,反倒贏了我五十萬秦軍,用不著趙國出兵救援呢,也就沒李牧的機會了……”
郭開身軀晃了晃。
魏國什麼德行,趙國還不清楚嗎?
作為戰國中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國家,所居之地土壤肥沃,人口眾多,更是人才輩出,孫臏、樂毅、張儀、商鞅、範睢、尉繚,都是魏國之人,具備著一統天下的最佳條件!
結果呢,魏國牛逼是牛逼了,根本不講戰略,見誰都打,又貪圖小利,無法真正解決對手,在馬陵之戰後,一舉衰敗,人才輩出還不知使用,反倒變成了各國的人才輸送地。
這樣的國家,若能抵擋大秦鐵騎,那真是老天無眼。
“其實秦攻魏,乃下下之策啊,公子且聽我說!”
老天有沒有眼郭開不知道,他是急眼了,連聲勸道:“信陵君初死,抗兵相若,則哀者勝矣,秦攻楚即便勝之,損失必然不輕,魏雖處天下之樞,但也易被五國合圍,秦若取之,必遭圍攻,腹背受敵啊!”
單聽這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郭開是秦國的大夫,正在為大秦一統天下而殫精竭慮呢!
實際上從這就能看出,郭開還是有見識的。
歷史上,秦國滅魏,用的是什麼手段?
蠶食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