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邸之中,昌平君準備周到,儒家弟子也終於從虎狼之國中感受到了禮風,一時間賓主盡歡。
不過表面上的高談闊論,改變不了雙方的貌合神離。
昌平君眉宇間帶著審視,荀夫子輕撫長鬚,似笑非笑,李斯和韓非則不斷從細節中,推敲著秦國的局勢。
“我來晚了!還望諸位勿怪!”
直到一道洪亮的聲音傳入堂中,眾人側目,就見兩人走了進來。
當先一位身材高大,龍行虎步,肩膀寬厚,彷彿能撐起千鈞之重,其後一人披著黑袍,將臉蒙在斗篷之下。
“容我向諸位介紹,這位是燕太子丹!”
昌平君開口,眾人目光卻望向後一人。
燕太子丹不是貴客,而是燕國派往秦國的人質,正如秦莊襄王昔日在邯鄲中的地位。
不過相比起那時的嬴異人,太子丹可要努力多了,慷慨豪邁,結交各方,所以此刻與他一併前來的,必然是真正的關鍵人物。
“墨家鉅子,六指黑俠!”
果不其然,感受到那股若隱若現的墨色玄光,荀夫子目光一凝,緩緩起身。
“竟然是他!”
眾儒家弟子聞言臉色一變,不見同仇敵愾,反倒滿是敵視。
儒家墨家,作為當世兩大顯學,卻從來都是有根本分歧的,比如墨家主張愛無差等,儒家主張愛有差等,墨家主張獨立合作,儒家主張互相依賴。
總的來說,儒家順從鼓勵人性,墨家則超前於時代,前者易行,維護統治者,後者難行,代表庶民,互相之間自然也看不順眼。
墨家指責儒家鋪張浪費,不顧黎庶死活,儒家指責墨家無君無臣無父無子,對噴得厲害。
到後來兩家能夠合作,也是因為秦滅了六國,一統天下,生殺予奪,諸子百家的內部矛盾,轉為一致對外。
錚!
眼見著氣氛劍拔弩張,昌平君安坐,並不調解,琴聲突然響起。
堂中眾人下意識側耳聆聽,就聽那琴音平平淡淡,彷彿山間清流,流淌而下,綿綿密密,予人難言的清靜,正如那世間最普通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好一曲上善若水!”
荀夫子望向堂中,六指黑俠的目光慢了片刻,同樣落在其上,而那裡已然如流光幻影般,多了一道飄然出塵的老道身影。
眾弟子驚然,就連見慣了奇人異士的燕丹都目露駭色,卻不知此乃道家的至高心法。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移形換位,攻守一體。
能夠輕描淡寫施展出和光同塵的,整個道家也不足三人,來此的正是天宗掌門,赤松子!
儒家、墨家、道家。
當諸子百家中影響力排名前列的三大家首領會面,呈三足鼎立,結盟反倒穩固,昌平君開口,聲音洪朗“三位如何看待《呂氏春秋》?”
荀夫子“悖離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