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大營。
眾將濟濟一堂,卻沒有什麼勝利者的氣氛。
距離開戰已近三月,雙方大小戰役二十幾場,幾乎是三天一戰,這種頻率無論放到哪個時代,都是極為恐怖的。
蘇護不愧是四大名將之一,他的統兵或者略遜黃飛虎,御下治國的手段也不如姬昌,但卻極有韌性,很快改變了戰略,摒棄了速戰速決的打算,開始打持久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道理古往今來皆是如此,西岐的軍隊起初確實士氣高昂,但二十幾場仗打下來,也不免衰竭了。
何況還有一項關鍵的因素,體能。
奴隸的身體素質普遍很差,以前整日的勞作,如今整日的訓練,都如重擔壓在肩頭。
即便仙武世界的天地元氣濃郁,但所參與的戰事之激烈,也不是普通世界能比。
因此戰爭中全憑一口氣撐住,一旦打完仗,鬆懈下來,每每回營後,都有大批士兵倒下,再也沒有起來。
他們就像是一支支蠟燭,用熱量燃燒著敵人,也焚燬著自己。
蘇護很快察覺到了這點,每天都做出進逼之勢,三天必然發動一場大戰,轅門高掛免戰牌也無用,逮著你就是打。
從整體戰報來看,蘇護大軍看似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大營還被逼退十數里,其實是溫水煮青蛙,將西岐軍逼到了萬丈懸崖的邊緣,一旦徹底拖疲拖垮,就是兵敗如山倒,再也不可遏止。
“這樣下去不行,必須逼迫蘇護決戰!”
“如何決戰,他可進可退,大不了退回汜水關!”
眾將議論紛紛,臉色都是難看至極。
這個時代的五關有內外兩種說法,以朝歌為中心,北方陳塘關,東方遊魂關,南方三山關,西南佳夢關,西北青龍關,這五關基本是抵禦外敵,稱為外五關。
而武王伐紂過的五關,臨潼關、潼關、穿雲關、界牌關和汜水關,這就是內五關。
金雞嶺距離汜水關最近,如果真要把蘇護大軍逼急了,他往汜水關一退,難不成西岐軍還能攻汜水關?
這種戰略上的壓制是無解的,即便南宮适重生,也拿不出對策。
眼見眾將一籌莫展,時機已經成熟,姬發朝弟弟姬旦使了眼色。
姬旦是姬昌的第四子,亦稱叔旦,歷史上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周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被後世尊為“元聖”。
如今的姬旦年紀尚輕,卻已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出言道:“諸位將軍,此戰我們已落入下風,想要逆轉局勢,尋常手段已是不能,那張桂芳精通左道異術,才能擒拿十四弟,為何我們不招攬奇人異士,與之對敵呢?”
此言一出,眾將臉色都有些不好看。
尋常將領其實是很排斥精通道術的異人的。
一來那些方外之士往往不受管束,肆意妄為,二者奇人異士能輕易做到普通人花費心血才能堪堪完成的事情,心理難免失衡。
不過戰局至此,他們也提不出反對的意見,
上大夫散宜生道:“殿下所言有理,只是現在召集奇人對敵,怕是遲了,蘇護不會給予我們喘息的機會!”
姬旦道:“上大夫所慮極是,好在二哥府上,應該已經有幾位術士異人吧?”
姬發的根基在軍中,即便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如果由他提出,日後哪怕勝利了,也給軍中將領埋了刺,對於統治不利,由姬旦提出就是恰到好處了。
姬發順勢苦笑道:“說來慚愧,從冀州一戰歸來,我每每思及南宮將軍,悲痛之餘,都想著如果有什麼法子,能挽回就好,方外之人精通左道之法,與眾位將軍能取長補短,但這只是我一時愚見,不知能否實現……”
兩兄弟一唱一和,眾將神色大為緩和,姬昌眼中也閃過欣慰,微微點頭。
姬發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