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界伐天!
正式宣戰!
大漢皇朝時,顧承登基之際,紫微大帝出手襲殺,後由鳳凰之心重生,捲土而來,再聯絡到秦始皇的隕落,也是天界的手筆,仇怨早生,因此決意伐天。
伐天不僅僅是為了取勝,更是自強信念,破除人族對於仙神的敬畏,不敢反抗的自卑,透過勝利,真正挺直腰桿,最終在諸天大劫中,成為支撐天地的脊樑。
而現在的大商時期,人族敬天,卻不敬天界,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他們事事占卜,以求吉凶,但對於仙神只是好奇與尊敬,並無服從之意,真正祭拜的,是歷代先祖,是三皇五帝,而非虛無縹緲的仙神。
既如此,陛下要徵天界,自然雲從。
“何等張狂,膽敢逆天?”
這份宣言,落入天庭三位大帝耳中,就是驚怒交集了。
他們對於人界的崛起勢頭,已經有所警惕,此次趁著闡教截教下界之際,還暗中約定,要打壓人界,以維持天界的地位不受動搖。
沒想到實力強大的道教在人界碰了壁,現在人界乾脆反了,要征伐天界,還是在天帝剛剛繼位的關頭?
是可忍孰不可忍,三位大帝望向昊天上帝,等待他的旨意,只要一聲令下,天庭立刻出軍,讓這些卑微弱小的人族知道強弱尊卑。
“不能讓他將人族拖入無盡戰火中,請天帝陛下將其鎮壓,拯救萬民於水火!”
“女媧”則不願看到天人兩界開戰,她雖然實力心胸格局不及真正的女媧,但入戲極深,不願兩界妄動干戈,死傷無數。
“人皇……”
三清的態度又有不同,太上老君眼中神光流轉,若有所思。
他在九曲黃河陣之戰,令通天元始罷戰後,並未迴歸八景宮,而是一直在人界遊歷,甚至化名李聃,入道家學習。
太上入道家學習,怎麼看都是一件奇事,但他真的就這麼做了,而且從中受益匪淺。
因為顧承的道家,本就是從老子身上得來,那是太上投影,即是說未來境界更加完善後的太上理念,這已不是一脈相承,而是未來的經驗直接轉嫁給現在,自然是無以倫比的體驗。
在深入瞭解天樞十二卷和人界的種種改變後,太上老君已經做出判斷,顧承所言的來自未來的人皇,恐怕非虛。
那麼鴻鈞之於三清的師徒,真的是命運之道的篡改麼?
太上老君沒有妄動,回八景宮閉關,研究太極圖,這一研究,就等來了天人兩界宣戰。
與太上的追尋真相不同,元始天尊審視人皇,臉色微沉。
闡教在九曲黃河陣中大敗,門下弟子全部被貶為凡俗,元始天尊將他們帶回玉虛宮,好不容易恢復仙人境界,然後發現,西岐沒了。
姬昌自削西伯侯,全員上下歸於朝歌為臣,所謂人道洪流,就這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