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裡散發出雞湯的香氣,切得細碎的蔥花香菜灑在其中,漂著一層油花,顧承用潔白的小勺盛了一個餃子吹了吹,慢慢吃著。
韓菱紗回到當鋪時,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場景。
“老闆!”
她得精精保護,一路有驚無險地返回,原本還沉浸在俠盜出山相助的喜悅中,但不知為何,看到這一幕,淚水就一下子溢了出來,像是一隻受驚的小鹿,回到了家中。
再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她也還是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來!”
顧承招了招手,韓菱紗坐到桌邊,就見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擺在面前,前面還有一小碟苦酒,也就是醋。
“吃!”
兩人口味不同,韓菱紗更喜歡這種吃法,顧承則偏向於餛飩的吃法。
後世對於餛飩餃子分得很開,其實餛飩是起源,在此世餛飩之名,更是為了紀念盤古開天闢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所為,還有取其渾囤的諧音,期盼糧食滿囤,寄託對新年祈望之意。
“哦!”
韓菱紗坐下,吃著吃著,只覺得身體暖洋洋的,她夾起一個八角形的餃子,突然問道:“老闆,將死人的陪葬用來救濟需要的活人,到底是行善,還是為惡?”
她真的很想知道答案。
朝廷通緝她的家人,將之描繪成罪大惡極的盜墓賊,名滿江湖的俠盜李寒空,又派出靈獸來救她。
韓菱紗雖能籍此心裡安慰自己,但總想問一問作為外人的老闆,對於韓氏一族如此行為的看法。
顧承頭也不抬:“先為惡,再行善,為何要混為一談?”
盜墓無疑是罪大惡極的事情,絕非有些被過度美化的模樣,不僅僅是驚擾死者,舉個最直接的例子,在歷史上盜墓賊很多會藉助小孩子實施盜掘——
因為小孩身形小,可以挖更加狹窄的盜洞,這些孩子不是親生的,是孤兒或者擄來,就算進出盜洞過程中出事故,盜墓賊也不心疼,掘好盜洞後,都是先讓孩子進去探路,若是孩子稍有反抗,他們馬上把盜洞封堵大半,孩子揹著墓葬裡的東西返回,到洞口沒辦法連人帶物一起出來,就只能先上交東西,等到撈夠了好處,盜墓賊再把孩子捅回去,迅速封閉洞口。
很多考古發掘,都會在墓葬附近找到遠遠晚於墓葬年齡的未成年骨骸,就是這麼來的。
這就是盜墓,一個邪惡、晦暗、陰損、充滿血淚的行當。
且不說凡世,此世仙武有鬼界,祭祖是有意義的,雖然陪葬品的多寡,並不能決定亡者在地府受到的待遇,但陵墓被掘,風水流失,會對家族的延續造成損害。
所以就算韓氏一族把所有財物全部救濟窮人,為惡也不容否定。
至於救濟窮人行善,其實也成了思維定式,江湖中人一貫的想法,只要錢財不自己用,而是交給了窮苦的老百姓,那麼搶、偷、劫、掠這樣的行為,都可以賦予一層俠義的外表,神聖的光環。
即便這類劫富濟貧,大多是依仗武力,居高臨下的同情,憐憫每次出現在眼前的可憐人,卻又無形中造就其他的可憐人,所謂俠士也做得問心無愧。
這是江湖的侷限。
那些成名已久的人物都是如此,韓菱紗還有家族世世代代的傳承重擔,十歲不到的孩子,又能理解多少?
大道理可以講,但沒必要,顧承吃完了餃子,看韓菱紗雙眼依舊茫然:“等你再長大些了,可以親自尋找答案。”
韓菱紗精神一振:“去重複我祖輩所為,感受其中冷暖?”
“不!”
顧承道:“我會讓你變成鬼族。”
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