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郢都。
孔丘立於城頭,眺望遠方,神情中帶著苦澀。
“孔師,勾踐作亂,已經逃了。”
不多時,子路來到身後稟告。
勾踐是一代梟雄,卻是時不待他,有孔丘的輔佐,單憑獻虎符之功,還無法得到楚王的全權信任。
而吳蜀兩國的大軍很快壓境,勾踐又起了心思,想要獻城,向蜀軍投降,結果與早有防備的儒家弟子火併,卻是直接逃亡。
“報!蜀軍,向姜國投降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壞訊息又來,孔丘卻並不意外,長嘆道:“回天乏術!”
“孔師,我們對楚國已是仁至義盡,回姜國吧!”
傳令兵退下,子路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勸說道。
儒家本來一文不名,受列國輕視,是姜太子首次接受孔丘的學說,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若論知遇之恩,也該是回報姜國。
昔日孔丘帶門下眾弟子離開姜國,就有不少不願,如今看來,果然不明智啊……
孔丘卻不解釋。
以他的智慧,早就看出姜太子對儒道的運用,是一柄雙刃劍。
姜國用儒道,能夠富強。
其他國家用儒道,卻會內亂衰敗。
所以孔丘率領眾弟子入楚國,正是姜國樂意見得,如果他不去,那才是“忘恩負義”。
當然,孔丘絕無坑害楚王之意,他輔佐一位君王,就一心一意要振興國家,讓天下看到儒家的能力。
只可惜他再努力,終究也擋不住姜國的鋒芒。
“隨我去相勸大王,向姜國投降吧!”
孔丘沉默良久,眉宇間現出釋然,轉身向著王宮內而去。
就在秦楚兩國做出反應的同時,衛國和魯國也遞交了降書。
周天子將自己關入殿中,再也沒有出來。
……
……
各國之變,落入眾人眼中。
蜀王已經無言。
蜀軍的投降,是他下達的命令。
他感激姜太子救下王后的性命,又清楚地看到大勢已去。
事前誰又能想到,乾坤塔的出世,五靈珠的匯聚,會讓晉齊兩大強國直接敗亡。
這不僅僅是時機的把握,還有長遠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