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承起身,向五鼎一拜。
天界天皇鏡無主,地界本源化大日,人界能相對平安,亦是人族先烈的犧牲與奉獻,才有如今的局面。
同時,顧承也明白了人皇座甘願融入劍中,得到人界本源全力支援的因由。
人皇座本源遭竊,乾坤鼎分裂,人皇劍是人界本源的第三具“軀殼”,應付大劫的關鍵。
“掀起滅世洪水的存在,與將歸墟變為混沌魔神墓地的,十之八九是一位!”
顧承面色無比凝重:“若與道祖為敵,三位聖皇陛下可有對策?”
此世乃仙武,從原本的無雙境,現在的通天境開始,凡人就能接觸本源之力。
天罡三十六變大神通,地煞七十二變小神通,都有些許的運用,哪怕只是一絲皮毛。
從通天到聖仙再到混沌,三大境界,就是對本源之力的接觸、運用與駕馭,步步加深。
那麼歸元至境與混元道境,同為駕馭本源之力,為何差距極大?
因為同樣是駕馭,前者是四兩撥千斤的技巧,後者則是不含花俏的硬實力。
大道之祖,萬劫不滅,即便三界在末法大劫下毀去,他們都能用內在本源,開地水風火,重現天地。
顧承自忖人界提升再快,也沒辦法在現階段敵對道祖。
妖皇化身瞞不過道祖,顧承得東皇鍾,以日月星周天神禁鎮歸墟,破壞圖謀,還準備取回九鼎,簡直是針鋒相對,伐天之戰中,滅世大敵的出手可能性極高。
如三皇所言,這確實是最大的兇險所在!
有解決之法嗎?
希望渺茫!
三皇為煉乾坤鼎,犧牲了自身的神器,也斷絕了成道之路,雖是歸元至境的大能,卻不及西王母、后土娘娘、陸壓、孔雀大明王菩薩之流,大致與玉清十二金仙相當,如何能與道祖抗衡?
除非女媧娘娘留下後手!
果不其然,伏羲開口:“滅世洪水後,娘娘踏上超脫之路,離去之時,曾留下兩條預示!”
顧承精神一振:“願聞其詳!”
伏羲道:“其一,堵不如疏,六界平衡!”
顧承目光微凝:“六界?哪六界?”
伏羲道:“按我等推算,應是仙神人鬼佛魔六界!”
“仙是道門,神是天庭,人鬼則是人界與地界,佛門本要開闢中央婆娑淨土……”
顧承念頭轉動:“照此看來,魔界是堵不如疏的關鍵,將末法之氣逐次排出,形成魔族,以此來減輕大劫的衝擊?”
伏羲頷首:“正是此意。”
顧承皺眉:“說易行難,想要將末法之氣轉化為魔族,是第一難,魔族生存的世界必然以濁氣為主,如何開闢是第二難,魔界誕生後,如何可控,避免大劫提前爆發,是第三難!”
伏羲默然片刻,嘆道:“仙神歸一,妖界誕生,五界已成,如何開闢魔界,就要陛下多多費心了。”
顧承陷入沉思。
佛界本有積累,妖界是以世家洞天外加掠奪佛界本源成就,這些他已駕輕就熟,但魔界除了上面所慮的三大難點,還有許多細微的操作,可謂毫無頭緒。
何況,不僅那滅世大敵要予以阻攔,天界很可能都是攔路石。
女媧的六界平衡,就是將高高在上的天界拉下,仙神能願意麼?
這從本質上,與顧承的伐天之戰不謀而合,只是難度更大。
顧承理清思路,問道:“娘娘的第二點預示是?”
伏羲道:“神石跡現,六界雛形!”
顧承眼睛一亮:“聖皇陛下知道女媧石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