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教欲將蓬萊、方丈、瀛洲遷入神州,成為道門第九洞天,文和,你覺得如何?”
大殿內,顧承看著徐福親筆所書的靈光竹簡,開口道。
“殿下,此事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徐福不壞好意啊!
賈詡緩緩地道:“天下十三州,這三座仙山準備坐落在哪裡?與道門三山五洞可有衝突?與七大世家可有勾結?我們若是應允了,恐怕後患無窮!”
“三仙教本來就是敵非友,雖有投靠之勢,但也是因為我大漢國力由衰轉勝,他們見無法強攻,才想倒戈!先壓著吧……”
顧承將竹簡放入一邊:“水鏡八奇近來如何?”
賈詡笑道:“殿下登基在即,水鏡學宮豈敢放肆?何況八奇也非水鏡老兒的手中棋子,如今大漢國運昌隆,四海昇平,他們恐怕自己都要動搖!”
“既要衝擊聖位,又能培養出那麼多大才,豈會輕易放棄?水鏡學宮必須盯住!”
顧承搖了搖頭:“接下來內部的重點,就是越來越不安分的七大世家!”
原陵之變,胡佛入侵時,除了靈帝劉協父子、汝南袁氏和西涼董卓外,大漢上下可謂萬眾一心,就連七大世家也全力支援太子。
這倒不是效忠,而是利益所致,有著共同的敵人,那種時刻內亂,是一損俱損。
但外敵一解決,世家馬上回歸老路,開始各種打壓寒門,將仕途晉升的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此一來,剛剛得到光武神兵的九位猛將豈會願意,與其互撕,為首的正是曹孫劉三方。
“昔日雲臺二十八將,皆是世家所出,今時凌雲二十八將,卻多寒門新貴,這一番爭鬥必將延續!”
賈詡正色道:“殿下,七大世家根深蒂固,急切不得,分化打壓,恐需十年之功!”
賈詡本身也是寒門子弟,自然希望寒門能夠出頭,不再受到世家壓制,但身為頂尖的謀臣,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
別看汝南袁氏一朝之間跌落神壇,似乎世家也敵不過皇權,可那一局實際上是借力打力,用七大世家之力去對付汝南袁氏。
顧承頒佈九品中正制,將官員任免由察舉轉為尚書檯把控,皇權大增,這點世家可以接受,因為當官的還都是世家子弟,僅僅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但寒門抬頭就是萬萬容許不得,這代表著根基被動搖。
不過自古以來,軍功都是最容易產生新貴的,呂布、曹操等九將得光武神兵,封凌雲大將,已成定居,接下來空缺的位置,才是雙方爭奪的關鍵。
“讓海外仙道和七大世家互相探探底!”
顧承頷首,微微一笑:“此次登基大典,恐怕會異常地熱鬧!去吧!”
“是!”
賈詡起身告退,片刻之後,東宮屬官以陳群、陳宮為首,入殿稟告。
東宮兩省四局,這三個月內忙得可是團團轉,正是為了靈帝退位,太子登基。
目睹劉協被抬回洛陽,雖然還有生命氣息,卻再也沒有睜開過眼睛,靈帝大懼。
於是乎,百官上書,皇族請命,表人君之德,號天順民意,靈帝終於釋出退位詔書。
太子三讓,以全禮節,天順民和,定於一月後,正式登基。
登基的準備事宜稟告完畢,陳群目光一動,手捧朝笏(hù),準備相奏,卻見陳宮微微搖了搖頭。
陳群面色數度變化,最終還是行禮退下。
“看來貂蟬在後宮,藉助女流之輩的力量,把那些世家女折騰得夠嗆啊,連陳群都按捺不住,準備參上一本了,呵!”
顧承默默閉上眼睛,晉入修煉三皇至尊道的修煉,醞釀自己的本命戰技,地皇書陡然一震。
“咦?”
他神念一動,與其內共通,發現居然是謀聖張良分魂發來一道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