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養虎為患,恰恰相反,自強而不息,厚德以載物,是可大成。
要挽大漢國運,不在於提前滅掉三國。
即便劉孫曹三人死了又能如何,天下真要亂了,大漢要滅亡了,還有另外的諸侯崛起。
顧承有歷史先知先覺的優勢,卻又不侷限於原歷史,對於劉孫曹的態度,也很客官。
這三位如今是忠臣。
劉備本就是皇族,他不可能希望大漢滅亡,畢竟他無法未卜先知,知道天下大亂後,自己會被漢獻帝稱作皇叔,反倒成了劉氏的旗幟;
曹操年輕時的志向,是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死後題墓,是為漢徵西將軍曹侯。
孫堅更是兵聖孫武的後人,少年英雄,忠壯之烈,更明言大皇子乃明公,必效死力,否則就是忘恩負義,為天下人唾棄。
如今三人各領精兵,每戰必勝,戰功赫赫,大皇子識人之明在軍中散播,一時間許多懷才不遇之人振奮,都在找門路向大皇子舉薦自己。
橋玄此時就取出了幾分信件,呈給顧承,顧承取來細細看了,暫時放到一邊,又問道:“橋公,那仙道敢於背後支援張角叛亂,就不怕我大漢派兵剿滅嗎?”
橋玄面容肅然:“老臣不敢欺瞞殿下,非不願,實不能也,仙道宗門要麼遠居海外,要麼位於奇山大澤,我大漢天軍開至,他們就遁入洞天躲避,然後策動異族,犯我邊境……”
顧承想到日後的五胡亂華,目光一寒:“照這麼說,匈奴、鮮卑、高句麗這些異族背後,都有仙道支援?”
橋玄煞氣騰騰:“不錯,這些妖道禍亂人心,唯恐天下不亂,只盼龍蛇起陸,入世收割人道龍氣,得成仙位,皆該殺了!”
顧承眼中寒芒反倒斂去了:“那麼黃巾之亂的背後,就是海外三仙教了?”
橋玄點頭:“三仙立教不足百年,恐只是明面,順帝時,于吉入宮進獻道書《太平經》,被梁氏所拒。”
顧承知道,順帝是傀儡,雖然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但基本都是被梁氏掌控大權:“獻書失敗,惱羞成怒,南華才將太平要術傳給張角,開始禍亂天下?”
橋玄冷笑:“人道仙道,自古相侵,如無此事,還有其他。”
顧承又問:“那當年仙道要世祖許諾什麼?”
世祖即是光武帝劉秀,橋玄聞言臉色劇變:“殿下慎言!”
顧承卻堅定地道:“告訴我!”
即便日後要屠戮群仙,也不是靠喊口號能成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必須要對敵人有清晰的認識,才能進行接下來的佈局。
橋玄位列三公,已是大漢的頂尖人物,他所知道的自然要比常人多得多,這種忠義老臣,又絕不會背叛,顧承自然要抓住機會。
橋玄凝視顧承,眼中精芒暴現,一字一句地道:“大漢國師,一人之下!”
……
……
(拜求推薦收藏支援!)
(感謝書友“天晶渾天寶鑑”“御龍騰空”“鳳羽舞菲”“平天大剩想唱歌”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