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3、提前審判

“成功了......沈煉,你的計劃真的成功了!雖然損失了第一道城門防線,但這一招‘請君入甕’,至少炸死了兩名或以上的大佐。不知道對方的將軍有沒有波及在內......”

鈕先銘再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聲音都是顫抖的。

沈煉看著自己的這一“傑作”,並沒有表現得很興奮。畢竟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命,但他同樣也不聖母,當即說道:“鈕營長,我們抓緊時間打掃戰場,收繳戰利品。這次爆炸估計夠鬼子喝一壺的,天亮之前恐怕他們都不敢再進犯,咱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其他陣線的友軍身上。”

鈕先銘有些佩服沈煉的沉著。立下這樣的大功,這年輕人只要能活著,戰後鐵定會升官。但他能表現出這種寵辱不驚實屬難得。

看著此刻甕城裡的場景,許多新兵都扶著城牆開始嘔吐。即便是老兵,也不忍目睹,因為這實在是太慘烈了。

數千人的肢體胡亂混雜在一起,許多人身上還燃起火焰,磚頭瓦塊之類的也將其掩埋了半截。沈煉都想幹脆把兩側的城牆推倒,把這些敵人直接埋了算了。

然而,他也只是那麼一想,根本不會去做。在用計引誘敵人上鉤,把他們炸飛到天上之後,沈煉的憲兵敢死隊與教導總隊開始一左一右,支援兩側的友軍。

沈煉的猜測沒錯,這一場驚天動地的爆炸,直接導致第十六師團的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受傷,第三十旅團的旅團長佐佐木重傷,兩個步兵連隊的大佐相繼陣亡,包括脅坂次郎及其部下,都上趕著去送了命。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爆炸中,日軍死傷人數近五千。

沈煉那蝴蝶的小翅膀,終於能煽起一股較大的歪風。幾名參與過大 屠 殺的元兇,提前受到“審判”。不知這會不會對過後的歷史有些許改變,可又有誰會知曉呢?

得益於沈煉他們這一晚的驚天大爆炸,兩側的友軍也受到了相應的鼓舞和支援。雖與日軍連夜鏖戰,但卻保得城池不失,依舊佔據著有利位置。

凌晨的戰鬥,在拂曉即將到來之際暫告段落。士兵們就地躺倒,累得一根指頭都不想動。可有些人卻仍然要被長官催促著,繼續在街道上構築防禦工事,隨時準備打巷戰。

沒錯,即便他們拼死守住了城頭,但南J城的城牆,也像風中殘燭一般搖搖欲墜,已經經不起更多的炮擊了。

經過了短暫的休整,日軍再一次發動總攻。

十二月十一日,多處城牆被敵軍炮火轟出缺口,數量達二十個之多。

雖然城中百姓拼了命地將收集到的門板、沙袋、橫樑堆積在缺口處,可過不了多久,又會被日軍安裝了噴火器的戰車焚燒殆盡。

無奈,沈煉只有讓城中的百姓們儘快退到安全區。而他手下僅餘二十人的憲兵敢死隊,混雜在教導總團與八十八師全部士兵中,一路退守至街巷。南J城巷戰,正式開打。

與敵人打巷戰,可是沈煉的拿手好戲。之前在周家宅,他便依靠少數人生吃了日軍的一個王牌大隊以及王牌狙擊手。

雖然這次敵人的人數、規模都和當日不能同日而語,但打起仗來的辦法卻是通用的。

他讓幾名南J本地計程車兵做嚮導,帶領大家將這二十人分成三至五人的小團體。這樣的小組配合,經常跟隨沈煉戰鬥的戰士都非常熟悉。他們的小單位在街巷行動非常靈活,組內成員分工明確,有負責警戒的,有負責攻擊的,也有負責掩護的。各小團體之間,相隔距離也不會太遠,要時刻保持密切協作,透過手勢和暗語,甚至是口哨傳遞資訊。

他們經常交替在建築物與街道上移動,互相掩護。一部分隊員前進時,另一部分隊員便會原地警戒掩護。當前進隊員到達目的地後,再為後續隊員提供掩護。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在開闊地暴露的時間,降低被敵人發現的機率。

除此之外,在巷戰中,他們也非常擅長利用死角。像牆角、建築物拐角、樓梯間等地,都是“伏地魔”最喜歡的區域。而沈煉要麼在這裡打突擊埋伏,要麼會埋設炸雷陷阱,總是能夠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砰砰砰~!”

沈煉朝著側面街道的日軍連開三槍,擊斃了兩人。他的小隊也瞬間躲進了另一棟建築內。日軍衝過來,連個鬼影子都沒有抓到。但隨後他們頭頂就會落下幾顆手榴彈。當真是打得憋屈,死得窩囊。

“八嘎呀路!”

面對沈煉他們的小範圍配合戰術,突入到街道的日軍,總會被氣的原地跳腳,卻偏偏又打不過。而沈煉他們的戰術,也讓教導總隊和八十八師潰軍們大開眼界。

“沈煉,之前就聽說過你們在淞滬戰場上的戰鬥有多麼精彩。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聽到友軍的誇讚,沈煉卻高興不起來,只能無奈地搖搖頭道:“只可惜我手上的老兵越打越少。要讓新兵們配合起來還需要時間。但日本人似乎不願意給我們這個時間。”

是的,因為在這一天,整個南J已經斷水斷電,各部隊完全被衝散。雖還在抵抗,但也是各自為戰。除了沈煉他們這邊,他都可以想象其他部隊有多麼混亂。

由於斷水斷電,南J城也徹底和外界失去聯絡。抵達廬山的光頭校長得不到最新訊息,只能致電固守長江北的顧祝同,讓他轉告唐生智:如形勢不能久持,可相機撤退。

而顧祝同轉達的是突圍命令。三個小時後,唐生智召集一眾高階參謀,召開個小會,將撤退的命令通告眾人。而在此等失去聯絡、混亂危機的情況下,撤退命令也難以下達到每一個部隊。

此刻高層的這些將領們,都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最高長官已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留給他們的只有恥辱。

唐生智命令,由大部從正面突圍,一部過江,自下關渡長江北撤。

原本命令下得好好的,可在最後下發時,他又口頭補充了一句:“每支部隊在撤退時應有長官率領,如部隊已脫離掌控,可同我一起過江。第五十一師、五十八師、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和教導總隊,如果不能全部從正面突圍,由下關也可向北渡江,奔徐州集結。”

作為後世而來的沈煉知曉,唐生智的命令壞就壞在這道口頭命令上。

原本由其參謀擬出的撤退計劃還較為具體。戰鬥打到這個份上,許多部隊都已失聯,根本無法準確地傳達到每個人耳中。一旦撤退,在不明就裡計程車兵看來,那就是有人逃跑,這與先前下達的死守命令完全相悖。

如果大家都是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這仗還有的打。可要是有了第一個逃跑的,那麼畏懼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似的,在守軍之間傳遞,直至全線崩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