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也是一團亂,不到幾個時辰,這高太后已經知道這吳榮王喜歡上的什麼樣的一個女子
遺孀,寡婦,子女,兒孫,這些訊息炸得高太后幾乎喘不過氣來,更有甚者,這女子還開了幾家鋪子是商戶
這叫出身高貴的高太后怎麼接受得了這女子居然還和官府有牽扯,還有好幾段說不明道不清的男女關係
高太后只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自己如珠如玉一般的兒子,怎麼會這樣自甘墮落,喜歡這樣的女子就算她和龐狄有幾分相似,那又怎麼樣那也沒有能做吳榮王妃的資格
在高太后的眼裡,她的兒子是這世間最好的男兒,怎麼能配這樣一個不僅僅是家事才貌,人品青春一點也沒有的女子高太后心急火燎的就找皇帝商議,皇帝此時也得到了訊息,想不到事情和自己猜測的一般,更是覺得頭疼
“官家你速速去把你皇弟給宣來你陪著哀家勸一勸,這樣的女子那是萬萬不能進我們皇家的先皇要是知道哀家為他找了這樣的一個媳婦哀家也無顏去見他了”高太后期期艾艾的道,她真是不知道這吳榮王犯渾還是少了一根筋想起他多少的名門閨秀都看不上,單單就看上那這女子了,一定和她那張有幾分和龐狄相似的臉有關
“官家你即刻下旨,要人去找和龐狄相似的女子,只要身家清白的就行”高太后亂了心扉,只想到這主意,她這兒子,自小就很是倔強,認定的事情和道理就是不肯回頭的,要是自己硬來的話還不知道他懷疑有怎麼樣的反應呢
若不這般的固執,高太后就不用頭疼了,為了龐狄之事,吳榮王硬是這麼多年都耿耿於懷她又何嘗不知
宋神宗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心裡很不是滋味,這高太后一牽扯到吳榮王,她就方寸大亂了,同是她的兒子,宋神宗怎麼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高太后這樣的厚待他還清清楚楚的記得,當初王安石看出這吳榮王對變法百般阻擾的時候,曾經上書要成年的皇子離開京城,此事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的
當年的事情皇帝還歷歷在目,雖然事隔多年,但是那份心裡的痛是揮之不去的。【全文字閱讀.】,
當王安石的提議遞上來的時候,讓宋神宗趙頊心中五味雜陳。他對自己的弟妹還是很有感情的。他出生時,父親趙曙也不過是個郡王家的第十三個兒子,不能繼承親王的封爵,而繼承皇位更是遙不可及。因而他趙頊也只是普通的宗室子弟,一母同胞的幾個兄妹,一起讀書、遊戲,與普通的平民沒有兩樣。直到趙頊過了十歲之後,才開始漸漸有傳言說,仁宗皇帝要立他的爹爹為皇儲,從那時起,他才被人看重起來。
如今趙頊由偏遠宗室成為了天子,情況已不同於以往。幼年時的情誼仍在,兄弟姊妹之間關係還是不差。可是作為皇帝,趙頊對自己皇位的看重,也是天然存在。
趙頊當時還沒有兒子,而兩個弟弟就住在宮中。從好處想,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空出來的位子立馬就有人能填補上,不會壞了國事。但往壞處想呢未必沒有人惦記他現在統御億兆萬民的權柄。
兩個弟弟,就在背後緊緊逼著,讓趙頊有時候都覺得背心發涼。尤其是最得母親疼愛的二弟,趙頊更是心中暗帶了幾分提防。
當初王安石上書說,兩名皇弟已經成年,理應建邸出京。當這番話傳入宮中後,四弟趙覠當即就請求離宮,但二弟趙顥卻沒有說過半句。而接下來就是母親高太后大怒,逼著他將王安石貶到偏遠小郡去做官。
二弟的心思,趙頊隱隱的有些察覺。趙顥處在現在的位置上,離九五尊位只有一步之遙,有這個心思也不足為奇。
但趙頊現在拿著王安石的奏疏,想了又想,終於還是嘆了口氣,再次丟到了一邊去。再怎麼說都是自己的親弟弟,趙頊還是不想做得太過分。
“官家”太監叫了趙頊一聲,“王公公求見。”
趙頊放棄了拿取新的奏章,道:“讓他進來。”
高太后身邊的親信內侍王公公聞聲便進了殿中。
等王公公行過禮後,趙頊便問道:“太后有何吩咐”
“太后請官家不要太過操勞,保重御體。另外,若是官家有閒,還請至保慈宮一行。”
王公公的轉述,當不是自己母親高太后的原話,天下重孝,母親對兒子也用不著說請,再生疏也是一樣。
趙頊的確是與他的生母有些疏離,反倒是跟他的名義上的祖母感情不差。當初過繼來的英宗皇帝為了追贈生父濮王,而跟要維護仁宗地位的曹太皇針鋒相對,朝堂上分裂成兩派互相攻擊,幾乎鬧到要廢立天子的地步。那時就是時任穎王的趙頊到曹太皇面前晨昏定省,彌合兩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