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話一落音,那五十幾人便做好了準備,他們要聽明白,根據初心來作選擇。
周瑜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雙手撫於琴絃之上。
當……
古琴所發出的聲音錚錚鏗鏗、餘音嫋嫋。
這還僅是他手中的古琴發聲,當他歌喉一出時,那音域可謂之廣,一曲《廬江賦》被他唱得十分動人,配上詞後的曲,顯然更加能打動人。
四周的喧譁直接被優美的琴聲覆蓋。
從底下人們的反應便可以發覺出,周瑜這一曲可謂之相當成功。
優美的曲子,總是聽不夠,單憑剛才的一曲,短短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明顯讓人們覺得聽不夠。
這曲,很快便完了。
過了許久,人們才發出讚歎。
人們開始小聲的討論起周瑜。
“周瑜果然是為一代神童,長大之後,沒有荒沒,相反的卻是更加成熟!”
“強,果然十分強大,這下喬先生恐怕有危險了。若是不能拿出比周瑜更強大的演奏,怕是要輸了。”
……
周瑜對這些人的討論與讚美習以為常。
喬十八和周瑜兩人並沒有說比試的戰利品,其實他們早就心知肚明瞭,賭的是面子和地位。
若是周瑜勝出,他將尋找下一個知名人物,接著比試,同時也為自己積累人氣,其實為的是心中的那份小小虛榮。
如果是喬十八勝出,那喬十八將踩著周瑜,並且在這縣城,乃至郡中廣為流傳,對於喬十八來講,這是一件大好事,地位和名氣都有了,以後不管去到哪裡,都是為好辦事。
名氣的用處,從張臶身上顯露無疑,那可是統治者最為需要的東西,所以張臶被各大軍閥相邀,試圖說服他加入他們,誰得到他,那對於統治也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張臶的驕傲,是別人學不來的,人們只能是追逐。
到了喬十八,只見得他接過家丁手中的琵琶,此時的琵琶與現代琵琶還是有些差別,它是為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
全場鴉雀無聲,只等他怎麼彈奏這琵琶。
但見得喬十八直接將琵琶橫著,做出彈奏狀。
不料卻被周瑜制止。
“喬十八,你這是為何?琵琶可不是這麼彈的!”
所有人都著急了,但凡是使用過琵琶的人都知道,這琵琶是要豎著彈,像他這麼橫著算什麼回事。
已經有人臉上露出一絲懷疑的神色,在他們認為,這是對於琵琶的褻瀆,如此包容永珍的樂器,怎麼能如此對待它?
同時看喬十八的目光也變得怪怪的,有些人已經開始懷疑喬十八是否是沽名釣譽之徒。
但還有些人依然相信他的,卻道:“他一定是在試音,這還沒彈呢!”
或許只能如此解釋了。
但喬十八的話讓眾人是受到了打擊。
“誰說琵琶不能這麼彈了?誰規定的?只要彈得順,我愛怎麼彈就怎麼彈。”
周瑜直接提出質疑:“喬十八,琵琶的彈奏方法可是古代傳下,你如此彈能出好音樂?”
“若是我按部就班的彈奏,那顯然沒有任何新意,我會不知道琵琶怎麼彈?你的琴藝相當了得,但若我不出絕招,來彈這琵琶,怕是不能讓你心服,你們且看好來。”
經過他這麼一說,似乎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喔?我倒要看看,你所謂的新意是為何?”
周瑜明顯也不看好喬十八,在他們固化的思想之中,這琵琶只能豎著彈,不可橫弄彈,這也是祖先傳下來的習慣。
其他人也是如此,眼中紛紛露出一絲的難於相信,在他們認為,喬十八的這種創新,不可能取得太大的結果。
喬十八對於一切世俗眼光,表現得不屑一顧。
他手中握著的琵琶,如同以前握著吉他的感覺。